碑文再次刻写:
>接入确认。
>地球文明正式列入“星际对话名录”。
>第一阶段回应生成中……
>预计送达时间:97地球年。
>提示:保持疑问频率稳定,否则链接将中断。
银河深处,金属麻雀振翅转向,飞向太阳系内侧。它的目标清晰:要在“共识侵蚀波”完全复苏前,将最后一片《问心诀》竹简送达应许之地??中国西南某座废弃科举考场遗址。那里曾是古代士子追寻真理之所,如今荒草丛生,唯余一座残破牌坊,上书“明德惟馨”。
当麻雀降落在牌坊顶端时,天空忽降细雨。雨水滴在竹简上,竟不流淌,反而逆向上行,凝成一个个悬浮水珠,每颗水中都映出一个问题的倒影。片刻后,地面震动,废墟之下升起一座由玉石与青铜拼接而成的祭坛,坛心镶嵌着一面古镜,镜面无影,只有一行小字浮现:
>“汝来矣。此处,即新科举之始。”
与此同时,全球二十四所重点高校的哲学系教室,在同一时刻自动开启投影仪,播放一段未知来源的视频。画面中是一位白发老者,面容慈祥,眼神深邃,手持毛笔,立于宣纸之前。他缓缓写下八个大字:
>**以问为科,以疑证道**
然后抬头直视镜头,说道:
>“孩子们,别怕显得愚蠢。
>所有伟大的答案,都始于一个被认为‘不合时宜’的问题。
>记住:你们不是在准备考试,
>你们是在准备未来。
>下一场科举,不考你会什么,
>只考你敢问什么。”
视频结束,所有设备自动格式化,不留痕迹。但那一夜,无数学生走出教室,抬头望星,久久未语。
孙女站在拉萨屋顶,望着北斗七星缓缓移位。她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静默使徒”不会轻易退却,未来的十年、百年,仍会有无数人被诱惑、被恐吓、被驯化。但她也清楚,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在黑暗中轻声说出“为什么”,火种就未曾熄灭。
她轻轻抚摸“醒世铃”,低语:“爷爷,您当年参加科举,是为了求官。而我们今日重开科举,是为了救人??救人类免于成为没有疑问的傀儡。”
风起,经幡狂舞。远方,一只真正的麻雀从巢中飞出,衔走一片飘落的纸页。纸上墨迹未干,写着一行稚嫩笔迹:
>“妈妈说星星是神仙的眼睛。
>可我想知道:神仙会不会也害怕黑暗?”
金属麻雀在星海中划出银线,引领着万千微光前行。它们不急于抵达,也不畏惧漫长。因为它们深知??
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答案。
而是那一次次鼓起勇气开口的瞬间。
是每一次心跳间隙中,倔强响起的“为什么”。
是明知可能无人回应,仍愿向宇宙投出的一声叩问。
风又起了。
这一次,它带着问题,奔向下一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