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闻棠心里懊悔,早知道前几天我就临时突击,好好学习了。
好在不是闻棠想的那样,在确定后,使者开始面对闻棠宣读天子文书,大致就是就是闻棠献地图有功,帮助大汉擒获右贤王等话,封闻棠为广牧君,享广牧县食邑四百户。
闻棠心喜,没想到刘彻对我也这么大方,她以为最多给个房子(长安的)给点金子,结果居然直接封君了。虽然只有四百户封邑,但这也意味着闻棠从此跨越阶级。
最明显的一处,就是她从前只能穿纯色的麻布衣裳,现在却可以穿有色彩的印染和刺绣衣裳了。
闻棠行礼谢恩,又拿了一些金饼送给使者,无论她心里多么激动欢喜,表面该有的礼节却一分未少,使者对她的态度也很礼貌,将代表身份的印绥交给闻棠,告诉她自己只是代为传圣意,稍晚些会有专人助她处理食邑内事。
直到使者离开,众人才又自在起来,对闻棠还带着点骄傲,虽说这份荣耀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丝毫不妨碍他们与有荣焉。
不满十四岁就以军功封为县君,这可是他们县出的好苗子,莫说他们一个新建的小县了,就连靠近京都那些繁华城镇都没有,他们高兴高兴怎么了?
第20章出发
另一边,留在边境小县的郎卫们处理完这边军务后不敢再有丝毫拖延,都急匆匆地骑马回到长安向皇帝汇报工作。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自己的封赏了。
未央宫承明殿。
刘彻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皇帝,前几日刚起了将霍去病提为侍中的心思,昨日便已经落实。
在西汉的官员里,但凡官职名里带个“中”字的,都是需要在皇宫办公的职位,甭管官职大小,和皇帝的关系肯定铁。侍中这个官职就是如此,需要跟随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参与朝政,算得上一个亲信贵重的职位。
而且,刘彻将霍去病提为侍中,还存了很大一部分培养的心思。
人总是不容易满足的,有了卫青这个超级厉害的将军开先例,刘彻就还想要一个同样厉害或者更厉害的将军,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培养成功。
既然是培养,那自己肯定要教导去病些东西,看向自己架几案上的两卷兵书,是大部分们将领都研习过的《吴起兵法》和《孙子兵法》,刘彻将其拿到手中,问道:“朕打算明年春天再次出兵匈奴,届时让你跟随你舅舅一同出征如何?”
霍去病自小就是听着卫青的功绩长大的,他也想要像舅舅一样出征匈奴,甚至更多,将那些屡次侵犯汉朝边境,随意杀掠的匈奴蛮夷“全部击溃。
听到刘彻的问题,霍去病眼睛亮了下,很快答道:“多谢陛下厚恩,臣必不辱使命,击退匈奴蛮夷于漠南,得匈奴贵族于长安。”
刘彻朗声笑道:“哈哈,好,有志气。”
大汉就是需要这种有志气的将领,刘彻很满意霍去病的回答,但毕竟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征,肯定不能直接将太多士兵交到他手上,刘t彻已经想好了,交给霍去病几百名骑兵精锐,让他跟着卫青,只要能斩杀几百名匈奴,这第一次出征就算圆满了,有了军功,届时就可以封侯了。
至于后面那句俘获匈奴贵族,刘彻下意识认为那是霍去病的志向,是日后要完成的豪言壮志,根本没想过他第一次出征就会整一波这么大的动静。
刘彻又道:“既然如此,你就先暂时跟朕学习吴、孙兵法吧。”
刘彻虽然没有真刀真枪上过战场,但平日闲来无事时也会看这些兵法并加以揣摩,而且他对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天赋还很自信的,毕竟自己身体里留着高祖的血脉,想当初高祖提三尺剑六年定天下,自己肯定也不差。
这也就是霍去病,若是别人,想学他还不一定教呢。
但很明显霍去病不想接受这份好心并委婉表示拒绝:“比起学习古代的兵法,臣更注重实际的战术策略。”
刘彻:……
刘挽尊彻:好吧,说得的确有点儿道理。
这证明霍去病不是那种偏听偏信之人,日后行军打仗自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战术。
又和霍去病聊了一会儿,殿外有信使来报,说是处理边境军务的郎卫们回长安了,刘彻就趁机将唐越叫到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