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乐海音乐艺术学校 > 肖邦(第1页)

肖邦(第1页)

肖邦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从1813年定居巴黎。他创作的乐曲全系钢琴作品,有协奏曲、叙事曲、舞曲、圆舞曲、夜曲、船歌等;他的演奏风格细腻、抒情,富于独创性。

肖邦孩提时,每当音乐响起来时,他就啼哭不已。六岁时,他的姐姐已经教不了他了。十六岁时他成了华沙音乐学院的明星,二十岁时他已经享誉维也纳和巴黎。在那里他邂逅了他的伟大对手弗朗茨·李斯特,与这位伟大的竞争者结为朋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毕生都是如此。有时肖邦对李斯特的演奏进行滑稽的模仿,而李斯特也以滑稽地模仿肖邦的演奏作为回敬。

***

肖邦在返归华沙的路上,经过一个偏僻小镇的驿站,由于无法换上驿马,旅行不得不中断。在候客厅里有架钢琴,为了打发时间肖邦坐在钢琴前即兴地弹了起来。很快就在这个年轻的钢琴家四周,同车的旅伴,还有驿站长的一家都围了过来。当新的驿马已经被换好时,他们还是不让他停。到最后,高大的、强壮的驿站长把消瘦的肖邦捧在胳膊上,在欢呼声中把他抱进驿车。

***

肖邦把巴黎视作他的第二故乡,那时他二十二岁。他异常兴奋,1831年12月12日,在致沃伊捷霍夫斯基的信中写道:“巴黎是你所要的一切。你可以在这里寻欢作乐,苦闷无聊,也可以大哭大笑,做你想做一切……从来都在走自己的路。我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像巴黎那样,有这么多的钢琴家,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有比这儿更多的蠢驴和更多的炫技演奏家。”

***

即使在心绪不佳时,肖邦也不得不经常给人弹奏点什么。一个暴发户,从前是鞋匠,赚了不少钱,他要求肖邦:“您根本不需弹多长时间,我亲爱的,弹个La-La-La就足够了。这样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肖邦找到了个复仇的机会。他在一个自己精选出来的小圈子里请这个从前的鞋匠吃饭。饭后肖邦递给他一把锤子、针和用来做鞋底的皮子,还有一只旧鞋,然后说道:“您不想展示一下您的才能吗?您不必把整只鞋都换个底。就嘭嘭捶几下就足够了。这样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

李斯特和肖邦喜欢在巴黎的沙龙里一道给波兰女公爵普拉特演奏乐曲。时而忠厚正直的法兰克福钢琴家费迪南·黑勒也参加进来。有一次一个客人问女公爵,她对这三个人是怎样看的,她笑着回答说:“我会把黑勒当作家中的朋友,把肖邦当作丈夫,把李斯特当作情人!”

***

爱尔兰钢琴家约翰·费尔德称肖邦是一个“病中的天才”,当柏辽兹听到肖邦死时说道:“从根本上说,他已死多时了。”肖邦的女友乔治·桑在他死后写道:“他让他的乐器讲的是没有边界的语言,他经常轻易地用十行字就创作出无法企及的高度。”

***

有一天,肖邦去拜访乔治·桑。当他踏入客厅,正要拥抱和吻他的女友时,她宠爱的那条小狗却像疯了似的在房间转个不停,一直试图去咬住自己的尾巴。肖邦笑了起来,他停下脚步,思索片刻,随即坐到钢琴前,开始用四分之三拍弹出了一个主题,急迫的八分音符围绕着一个降A大调扩展开来,他要以此来描述小狗的嬉戏;他毫无察觉地过渡到一个华尔兹的旋律,是那么富有魅力,充满渴望,而又是那么明亮和轻松……随后又回到急迫的八分音符的经过句。

当他稍许松了口气结束演奏时,面露微笑望着他的情人。他找到一段不朽的旋律,这就是著名的降D大调华尔兹。

***

1836年秋末的一天,肖邦受邀与黑勒一道去法兰西饭店参加聚会。他就是在这里第一次邂逅乔治·桑,当时她与她的两个女儿在场,可她们都没有身着裙子,而是不恰当地穿着裤子。在离开饭店时他对黑勒说:“这个桑怎么这样不招人待见,难道她还是一个女人吗?我几乎对她表示怀疑……”

而乔治·桑在谈到他对肖邦的印象时,对在场的一位女友耳语:“这位肖邦先生是一位姑娘?”

***

一天晚上,人们聚集在沙龙里,李斯特演奏了肖邦的一首夜曲,但在演奏中他加上了一些装饰音。那时肖邦生了一场病,刚康复。他那柔和和聪慧的面庞还有些病容。在李斯特演奏中间他显得不安起来,终于他按捺不住了,对李斯特说:“我求您,亲爱的朋友,蒙您善意演奏我的作品,但请您按谱弹奏,若不您就弹点别的。”—“那您自己弹吧,”李斯特悻悻然回答说,他从琴旁站了起来。“很愿意,”肖邦说。在这一瞬间一只飞蛾扑到灯上,灯熄灭了。有人要再点亮灯,可肖邦喊道:“不要,正相反,把所有灯都灭掉;有月光就足够了。”

他开始即兴演奏,几乎弹了一个小时。怎么说呢?简直没法描述,因为肖邦用他魔术师般的手所激起的感觉难以用言语形容。当他离开钢琴时,听众的眼睛里都饱含泪水;李斯特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拥抱着肖邦,说道:“我的朋友,您是对的。充溢这样精神的作品,像您的这样,那是不该触犯的,任何一种随意的改动带来的都不会只是损害。您是一位令人尊重的诗人!”—“噢,不是这样,”肖邦愉快地回答说,“我们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之处。”

***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