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冯·戴伊克:《话语·心理·社会》,施旭、冯冰译,16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339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余碧平译,6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邱晓林:《权力》,见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8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江涛:《公共哲学》,73页,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6][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2页、3页、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吴友之译,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等译,410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9][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上卷,8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0][英]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丰子义等译,85页、86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等译,378页~38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2]参阅贺建平:《西方媒介权力批判》,15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13][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252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4][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3页、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5][法]加尔布雷斯:《权力的剖析》,刘北成译,9页,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7。
[16][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2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7][法]布尔迪厄:《语言与符号权力》,见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289页、29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257页、232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9]贺建平:《西方媒介权力批判》,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0]郝加林:《媒介的权力——一种全景透视方法》,载《现代传播》,1998(1)。
[21]吴予敏:《帝制下的媒介权力》,载《读书》,2001(3)。
[22]汪民安:《福柯的界线》,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3]贺建平:《西方媒介权力批判》,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4]包亚明:《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161页、22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5][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99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