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少昊考》,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一。
6月24日,《吴虞日记》载吴虞夫人曾香祖与何震晤,[153]可见何震此时已抵成都。
上半年,在四川国学院仍任副院长,除正常授课外,还应彭作桢、谢子夷等五人之请,为他们在课外单授《说文》。后彭作桢为其校遗著《毛诗词例举要》(详本)和《周礼古注集疏》。[154]
6月29日,偕何震离成都赴上海。[155]行前,作《与成都国学院同人书》。该信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六。出发后,“舟行七十里即被劫,损失约千余金”。[156]过三峡时,作《出峡赋》。发表于1916年1月出版的《中国学报》复刊第1册,署名仪征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
到上海后,与章太炎得以会面,恢复了交谊。“申叔殊感枚叔厚谊,复言归于好。”[157]在上海,还与马叙伦、陈去病等旧友各有往还,并有诗赠正在上海游历的谢无量。《上海赠谢无量》,发表于1916年2月出版的《中国学报》复刊第2册,署名仪征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三《左盦诗续录》。
7月20日,在《四川国学杂志》第11号上发表《春秋原名》、《国学学校同学录序》、《荀子佚文辑补》等文。
《春秋原名》,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三。
《国学学校同学录序》,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七。
《荀子佚文辑补》,署名刘师培;又见1916年1月出版的《中国学报》复刊第1册,署名仪征刘师培;收入《遗书》,附在《荀子斠补》(四卷)后。
8月20日,在《四川国学杂志》第12号上发表《春秋左氏传传例解略》、《王畿田制考》、《方伯考》、《休思赋》、《旷情赋》等。
《春秋左氏传传例解略》,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
《王畿田制考》(上下)、《方伯考》,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
《休思赋》,署名刘师培;又见《国故钩沉》第1期;又见1916年1月出版的《中国学报》复刊第1册,署名仪征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
《旷情赋》,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
秋,偕何震由上海赴山西太原。从离川起,夏秋间两次远行,颇多感慨,遂作长诗《癸丑纪行六百八十八韵》,连载于《国学荟编》1914年第10期和1915年第4、7、9期,出版时间从1914年10月至1915年9月,题为《左盦长律:癸丑纪行六百八十八韵》,署名刘师培;又见1914年8月25日出版的《雅言》第1年第10期,标题仅为《左盦长律》;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三《左盦诗续录》。
在太原,出任阎锡山都督府顾问,创办《国故钩沉》杂志,并与学者郭象升等往还。[158]郭象升曾作诗相赠,题为《刘申叔先生游晋长句赋赠》。[159]
本年,所作之文尚有《古尚书五服说》、《周鬴说》、《达巷党人考》、《答四川国学学校诸生问说文书九首》、《蓉溪访古图记》、《陈君式仁别碑》、《梁山皮君寿言》等。
《古尚书五服说》(下佚),发表于《国故钩沉》第1期;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一。
《周鬴说》,发表于《国故钩沉》第1期;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
《达巷党人考》发表于《国故钩沉》第1期;又见1914年9月出版的《国学荟编》1914年第9期,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三。
《答四川国学学校诸生问说文书九首》,发表于1914年7月25日和8月10日出版的《雅言》第1年第8、9期,第8期刊五首,第9期刊四首,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六,题目下标“二年”,可见作于1913年。
《蓉溪访古图记》,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七,题目下标“二年”,可知作于1913年。
《陈君式仁别碑》,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九,题目下标“二年”,可知作于1913年。
《梁山皮君寿言》,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二十,题目下标“二年”,可知作于1913年。
另,下列诗文从其题目和内容考查,当为在四川时所作,姑系于此。计有《蜀中赠朱云石》、《述怀一百四十韵示蜀中诸同好》、《重庆老君洞夕眺有感》、《浣花溪夕望》、《凌云山夕望》、《成都丁公祠碑》、《成都骆文忠公祠碑记》、《成都三皇庙碑》、《成都黄帝庙碑》、《成都黄帝庙别碑》、《成都江渎庙碑》、《清夏提督克三岩碑颂》等。
诗《蜀中赠朱云石》,发表于1916年2月出版的《中国学报》复刊第2册,署名仪征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三《左盦诗续录》。
诗《述怀一百四十韵示蜀中诸同好》、《重庆老君洞夕眺有感》、《浣花溪夕望》、《凌云山夕望》,收入《遗书》之《左盦诗录》卷三《左盦诗续录》。
与上一年一样,在四川和山西应人之请,写了一些墓志之类的文字,从其内容中可知为本年所作者录之如下:清三等轻车都尉杨君墓志铭、舒兆熊妻夏孺人墓志铭、邓绳侯先生阙铭、故民李君阙铭、清故举人洪君阙铭、陈恭人墓志铭、徐孺人墓志铭。皆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九。其中《清三等轻车都尉杨君墓志铭》和《舒兆熊妻夏孺人墓志铭》发表于《国故钩沉》第1期。
本年,编成并刊刻《左盦文集》。钱玄同在《刘申叔先生遗书总目后记》中说:“刘君于《左盦集》刻成以后,又裒集其俪词及韵语为《左盦文集》,民国元二年间刻于成都。”[160]张经黻则直言“民二刻于成都”。[161]
本年,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引发“二次革命”;不久革命失败,国会被迫选袁世凯为正式总统。
康有为归国,创办并主编《不忍》杂志,并出任孔教会会长,其《孔教会序》在《孔教会杂志》上发表。
章太炎在北京讲学,顾颉刚、傅斯年等皆前往聆听;章并撰《驳建立孔教议》、《自述学术次第》等文。
廖平《孔经哲学发微》付印。
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 31岁
春,离太原赴北京,因阎锡山推荐,得袁世凯任为公府谘议。
此前山西都督府改为将军府,编制缩小,顾问裁撤,刘师培生活无着,南桂馨遂与阎锡山密议以专电保其入京,请袁世凯任用,以结纳于袁,加之袁的亲信秘书闵尔昌又是其亲属,也向袁举荐,袁遂招其入京。[162]其被聘为公府谘议后,曾向袁世凯“上折谢恩”。[163]
4月,在《国学荟编》1914年第4期上发表《廖氏学案序》,署名刘师培;收入《遗书》之《左盦外集》卷十七。是为廖平弟子辑师说而成之《廖氏学案》一书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