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寒门小神童笔趣阁 > 第120章 学生以为圣贤之道其核心要义不过仁与礼二字(第1页)

第120章 学生以为圣贤之道其核心要义不过仁与礼二字(第1页)

这句发自肺腑的赞叹,其分量之重,远胜过之前任何形式的褒奖。它意味着,苏明理已经凭借他那超越时代的见识与智慧,彻底征服了眼前这位位高权重、眼界极高的学政泰斗。苏明理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道:“大人谬赞。学生所言,不过是纸上空谈,一家之言,其中必有诸多疏漏与不成熟之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徐阶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过谦。他脸上的震撼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如同发现绝世璞玉般的欣喜与珍视。他知道,对于这样的天才,寻常的经义考校已经失去了意义。他更想探究的,是这个孩子那深不可测的学识背后,所秉持的究竟是何种信念与价值观。他沉吟片刻,话锋再次一转。原本还带着几分探讨政务意味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与锐利,仿佛要直抵苏明理的本心。“苏明理,你既有如此见识,想必对圣贤之学,亦有自己独到之理解。”徐阶的声音变得平缓,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本官且问你,儒家之道,圣人经典,洋洋洒洒,其核心要义,究竟为何?”这个问题,看似宽泛,实则极为考较一个读书人的根本认知。一千个读书人,或许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而一个人的回答,也往往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他的学术根基、思想境界与未来所要走的道路。苏明理知道,这或许才是徐阶对他最根本的考验。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清朗而又坚定:“回禀大人,学生以为,圣贤之道,其核心要义,不过‘仁’与‘礼’二字。”“哦?何以见得?”徐阶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答案虽然中正平和,却是抓住了儒家思想的根本。苏明理不疾不徐地阐述道:“‘仁’者,爱人也,乃为人之本心,为政之根本。”“对内,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恕与体谅,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对外,则是心怀天下,体恤民生,以百姓之苦为己苦,以万民之乐为己乐。”“为政者若失了仁心,则必将苛待百姓,横征暴敛,与民争利,最终导致民心离散,社稷动摇。”“故曰,‘仁’是儒家一切思想之内在基石。”“说得好!”徐阶抚须点头,“那‘礼’又当如何解?”“学生以为,‘礼’者,序也,乃立身之规矩,治国之法度。”苏明理的思路愈发清晰。“若说‘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那‘礼’便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于个人,是言行举止合乎仪轨,懂得尊卑长幼,此乃修身之始。”“于家庭,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安其分,方能家宅和睦。”“于国家,则是君臣有义,上下有序,制定典章制度,明确权责法度,使整个社会都能按照既定的秩序稳定运行,避免混乱与纷争。”“故曰,‘礼’是儒家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外在框架。”“所以,在学生看来,‘仁’与‘礼’,一内一外,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仁’而无‘礼’,则爱之无序,易生泛滥,善心亦可能办成坏事。”“有‘礼’而无‘仁’,则法度森严,规矩刻板,易失人心,沦为暴政。”“唯有以仁心为本,以礼法为用,内圣而外王,方是真正的圣贤大道,亦是长治久安之正途。”苏明理这番对“仁”与“礼”的解读,条理清晰,鞭辟入里。既有对经典原文的精准把握,又融入了自己对二者辩证关系的深刻思考。其见解之通透,已远非寻常皓首穷经的老儒所能比拟。徐阶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也从最初的赞许,渐渐变成了深深的动容。他仿佛看到了一颗璀璨的学术新星,正在自己的面前冉冉升起。他知道,苏明理的这番见解,已经触及到了儒家思想最核心、也最精妙的层面。他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内圣外王,仁礼并用……苏明理,你能在此年岁,便对圣贤之道有如此深刻之领悟,本官……深感欣慰,亦深感后生可畏啊!”他看着苏明理的眼神,已经完全没有了最初的审视与考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师长看待最得意弟子般的慈爱与期盼。他知道,自己已经不需要再问任何问题了。无论是才学、心性、智慧、还是品德与风骨。眼前这个年仅八岁的小少年,都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徐阶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书房的窗边。他负手而立,望着庭院中那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的翠竹,声音悠远地说道:“苏明理,你此番前来,本官对你的考校,到此结束了。”他转过身,目光郑重地看着苏明理,一字一顿地说道:“你,没有让本官失望,不,非但没有失望,你所展现出的一切,都远远超出了本官的预料与想象。”,!“本官现在便可以告诉你,即将到来的院试,你只需正常发挥,案首之名,非你莫属!”“不仅如此,本官会亲自为你评定,予你‘廪膳生员’之首的身份!让你能心无旁骛,安心向学!”给予廪膳生员的身份,这已是学政所能给予的最高荣誉与实质性帮助!“但,”徐阶的话锋再次一转,眼神变得无比严肃。“本官对你的期望,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区区的秀才,甚至也不只是一个举人、一个进士!”他走到苏明理的面前,将手轻轻地按在他的肩膀上。那双苍老的眼睛里,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火焰。那是对后辈的殷切期盼,也是对未来的郑重托付。“苏明理,你记住,你现在拥有的,是足以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是足以改变这个时代,名垂青史之能!”“本官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你在策论中为河间府百姓擘画蓝图时的那份仁心,也永远不要忘记你今日在行辕门前,面对刁难时所展现出的那份不畏强权的铮铮风骨,更永远不要忘记你对‘仁’与‘礼’的这份深刻理解!”“科举之路,不过是你实现抱负的阶梯,而非终点。”“官场之上,风波诡谲,诱惑万千,本官希望你,无论将来身居何位,都能始终恪守本心。”“以天下苍生为念,以社稷江山为重,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能做到吗?”徐阶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在苏明理的心中轰然作响!苏明理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头顶。他看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却依旧心怀天下、对后辈寄予如此厚望的老人。那双清澈的眼眸中,也燃起了同样炽热的火焰。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猛地退后一步。对着徐阶郑重无比地行了一个最为崇敬的九十度深揖大礼,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道。“学生苏明理,谨受大人教诲!此生此世,定不负大人今日之期许与重托!”徐阶看着眼前这个身形虽小,志气却比天还高的少年,欣慰地点了点头,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温声道:“好,好,有你这句话,本官便放心了。起来吧,不必行此大礼。”他看了一眼天色,说道:“时候也不早了,你此番前来,想必也带了行卷,想要让本官斧正一二吧?便一并呈上来吧。”这正是苏明理等待已久的机会!他恭敬地应道:“是,大人。学生平日里确有一些浅薄习作,斗胆呈与大人阅览,恳请大人不吝赐教,指点一二。”说着,他从一直随身携带的书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叠早已准备好的文稿。这叠文稿被整齐地装订在一起。最上面的一篇,是他最为得意的一首咏史诗,字迹工整,气势开阔。紧随其后的,是几篇关于经义的辨析文章。而那篇由秦川血泪状纸改写而成的、题为《论地方吏治崩坏之根源与民心向背之关系》的“策论”,则被他巧妙地夹在了这叠行卷的中间位置。它的标题和格式,看起来与寻常的策论习作并无二致。只是其内容,却详尽地、以一种客观论述的口吻,将平阳县黄知县的种种恶行,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怨与社会动荡,作为具体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苏明理双手捧着行卷,缓步上前,将其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徐阶那宽大的书案一角。他放下的位置恰到好处,既不显得突兀,又能让徐阶一抬眼便能看到。做完这一切,他再次躬身行礼,道:“大人,学生行卷已呈上。”“若无其他吩咐,学生便先行告退,不敢再叨扰大人清静。”徐阶的目光从那叠行卷上扫过。他何等精明,几乎是立刻就察觉到了其中的一丝“不寻常”。寻常学子呈送行卷,无不将自己最得意的、最能展现自己策论水平的文章放在最前面,期望能第一时间抓住阅卷师长的眼球。而苏明理,这位在县试府试中以策论震惊四座的案首,却将一篇策论夹在了中间。这其中。究竟是藏着少年人故作高深的狡黠,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惊天隐情?ps:小作者努力日更六千,厚颜无耻求点免费小礼物好评催更……:()寒门小神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