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寒门小神童笔趣阁 > 第23章 初尝药金竹木新艺(第1页)

第23章 初尝药金竹木新艺(第1页)

孙老掌柜的赏识,如同给苏家父子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接下来,便是清点草药,商议价格。苏明理采摘的那些草药,虽然种类不多,数量也有限。但因为处理得当,品相也还算新鲜,孙老掌柜都给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尤其是那些艾叶。孙老掌柜更是表示,若是能保证品质,有多少他收多少。价格也会比寻常艾草略高一些。一番清点下来,苏明理他们带来的这些不起眼的“野草”,竟然也卖了足足六十多文钱!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苏明理上次卖玩具赚得那般惊人。但对于苏大山和苏明德而言,依旧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要知道,他们平日里辛辛苦苦下一天大田,或者去镇上打一天零工,也未必能挣到这么多。而这些,仅仅是苏明理带着苏明德在山脚转悠了大半日,采摘回来的。苏大山接过孙老掌柜递过来的那串沉甸甸的铜钱,手指都在微微颤抖,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他看向苏明理的眼神,充满了骄傲和欣慰。这个小儿子,是真的有本事!不仅读书厉害,连这赚钱的门道,都比他这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看得透彻!“多谢孙掌柜!多谢孙掌柜!”苏大山连声向孙老掌柜道谢。孙老掌柜摆了摆手,笑道:“老丈不必客气,这是令郎应得的。日后若有好药材,尽管送来便是。”他又特意对苏明理说道:“小友,老夫方才所言,并非客套。”“你若对药理真有兴趣,随时可来百草堂,老夫乐意与你切磋。”苏明理再次躬身行礼:“学生谨记孙掌柜教诲,日后定会前来叨扰。”从百草堂出来,苏大山和苏明德依旧感觉像是踩在云端一般,有些不太真实。“明理,你……你可真是爹的福星啊!”苏大山感慨万千,拍着小儿子的肩膀,眼中充满了自豪。苏明德也咧着嘴笑,对弟弟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六十多文钱,虽然不能彻底改变苏家的困境。但却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原本黯淡的生活,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多通过自己努力改善生活的希望。回到家中,当张氏和王氏得知这次卖草药又赚了六十多文钱,并且还得到了孙老掌柜的赏识和长期收购的承诺时,更是喜出望外。张氏激动得拉着苏明理的手,一个劲地说着“我儿有出息”,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王氏看着苏明理的眼神,也充满了钦佩和感激。只有苏明志,躲在屋里听到外面的欢声笑语。他脸色更加阴沉,心中的嫉妒之火也烧得更旺了。他觉得,苏明理的好运气,简直是没完没了!而自己,则像是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般,无论做什么都不顺。不过草药生意虽然初步打开了局面,为苏家带来了一笔稳定的额外收入。但苏明理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单靠采摘野生草药。数量有限,而且也受季节限制,并非长久之计。他心中的“开源大计”,还有更重要的一环——竹木制品。之前制作的那些小玩具,虽然赚了一笔“快钱”。但也正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容易被模仿,难以持续。他需要制作出一些更具技术含量,或者更具实用价值的东西。于是,在每日刻苦攻读和帮家里采摘、处理草药之余,苏明理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竹子和木料。他不再满足于制作简单的竹蜻蜓和木陀螺。而是开始尝试一些更复杂的物件。他记得前世看过一些关于古代文人书房用具的资料,比如造型雅致的笔筒、小巧玲珑的镇纸、方便实用的书签等等。这些东西,对于读书人而言,既是实用品,也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若是能做得精巧些,说不定能卖给镇上那些富家子弟或者读书人。他还想到,村里人常用的竹筐、竹篮,虽然实用,但大多样式粗陋,做工也比较粗糙。若是能在保证实用的前提下,将样式做得更美观一些,编织得更精细一些,或许也能卖上好价钱。甚至,他还异想天开地琢磨着。能不能利用竹子的韧性和弹性,制作出一些改良的农具模型,或者一些能提高生活便利性的小物件。这些想法,在他那颗拥有宿慧的大脑中不断盘旋、碰撞,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灵感。他开始更加系统地研究那些竹子和木料的特性。哪种竹子更具韧性,适合编织?哪种木材质地细腻,适合雕刻?他向父亲苏大山和兄长苏明德请教,学习他们多年与木材打交道的经验。苏大山和苏明德见小儿子对这些如此上心,也不再当他是小孩子玩闹,而是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有了家人的支持和指导,苏明理的“竹木新艺”进展得颇为顺利。,!他先是尝试着用细竹篾编织一些小巧的笔筒。他没有去模仿那些常见的圆形笔筒,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一些六角形、八角形,甚至梅花形的笔筒。还在笔筒的表面,用更细的竹丝编织出一些简单的花纹图案。虽然他现在的手艺还略显生涩。但那些笔筒的造型之新奇,构思之巧妙,已经远非寻常村野工匠所能比拟。他还用一些质地较好的硬木,尝试着雕刻一些小巧的镇纸。有的是仿照山石的形状,有的是雕成卧牛、小兔等动物的模样。虽然刀法还很稚嫩,但胜在神态生动,颇具意趣。王氏在苏明理的影响下,也对这些小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本就心灵手巧,平日里也擅长做些针线活。在苏明理的指点下,她也开始尝试着用细竹篾编织一些小巧的饰品盒或者针线篮,样式也比村里常见的要精巧许多。苏明德则发挥他力气大的优势,帮着弟弟处理那些粗重的竹木原料。他按照苏明理画出的图样,将竹子劈成合适的竹篾,将木头锯成合适的尺寸。一家人除了苏明志外,在苏明理的带动下,都投入到了这场“家庭创业”之中。茅草屋里时常充满了敲敲打打、编编织织的声音。虽然辛劳,却也充满了希望和乐趣。这一日,苏明理带着几个最新制作出来的,造型别致的六角梅花纹笔筒和几个雕刻着小动物模样的木质镇纸,再次来到了清河镇。他没有像上次卖玩具那样去集市上摆摊,而是径直走向了镇上几家最大的书铺和文房四宝店。他知道,这些东西的目标客户,是那些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读书人或附庸风雅的富家子弟。在一家名为“翰墨斋”的书铺里,苏明理成功地引起了掌柜的注意。那掌柜是个年过半百的清瘦老者,见苏明理一个小娃娃拿着几个制作精巧的笔筒和镇纸进来,本以为是哪家工匠派来送货的。待听苏明理说明来意,并亲眼看到那些物件后,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这些……都是你这小友做的?”掌柜拿起一个梅花纹笔筒,仔细端详着,眼中充满了赞赏。苏明理不卑不亢地答道:“正是小子闲暇时胡乱鼓捣的,让掌柜见笑了。”“胡乱鼓捣?小友过谦了!”掌柜连连摇头,“如此巧思,如此做工,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未必能做得出来啊!”“尤其是这造型,老夫在镇上经营书铺数十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别致的笔筒!”他越看越是:()寒门小神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