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清朝官场风气 > 4 圈里人都不想做的事别做(第2页)

4 圈里人都不想做的事别做(第2页)

在一个圈子里,大家都不想干的事,一个人冒出来非得去干,是绝对违反圈子潜规则的。别说得到圈里人支持,他们不拆台不使绊子,就已经不错了。

刘之纶不属于任何圈子,自然不懂圈子里的潜规则,吃苦受罪倒霉是正常的。

这时,天气进一步恶化,先下大雨,后下大雪,异常的寒冷。刘之纶的士兵,进不了通州城,只好到城外的古庙里躲避风雪,生火取暖。

别看没人支持刘之纶东征,但是刘之纶带着他私募的军队一上路,关注他的人就多了。没有人说通州守将不配合的事,绝对有人关注刘之纶的军队夜宿古庙的事。这事很快就被捅到崇祯那里,被说成刘之纶贪生怕死,逗留不前。

崇祯很生气,命令刘之纶部继续前进,不得逗留。

刘之纶不敢怠慢,带着人马赶到蓟州城下扎营。他得知驻守遵化的后金军和明伪军,号称有10万众,就算打个3折,也有3万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而他只有1万多刚刚拼凑而成、未经训练的杂牌部队,根本不是对手。

于是刘之纶派人联系驻守蓟州的马世龙、吴自勉两位总兵,请求他们一起出兵,3家联合起来对抗后金军。

马世龙、吴自勉是职业军人,看到不职业的刘之纶,要干职业军人都不敢干的事,心里自然不舒服。

现在当兵的人都知道,非常有必要征讨遵化,把后金军赶出山海关。但是袁崇焕的事还不明朗,大家都处于观望阶段。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在这个非常时期,说错一句话,都可能殃及九族,更别说打一次败仗了。

两个人一商量,认为征讨遵化后金军,是刘之纶的主张,如果两个人派兵配合,打了胜仗,功劳属于刘之纶;打了败仗,上边肯定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对他们来说,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让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体验一下后金军的脾气有多坏,战马有多快。

于是两个人写信给刘之纶,让他先行,两家兵马紧随其后。

刘之纶见马、吴两位总兵答应出兵,非常高兴,一路急行军,赶到遵化城下。刘之纶回头一看,傻眼了,两家总兵的军队,连影儿都没有。既来之,则战之。他自信自己兵书战策读得不少,以少胜多,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之纶没有实战经验,就按着兵书上所言,扎好营盘。1万多人刚想躺下休息,待明日摆阵势出战。没想到,皇太极不按套路出招,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开炮轰击。

炮击完毕,皇太极命令骑兵冲进刘之纶的大营,一阵砍杀。两营明兵,全部死在后金军的马刀之下。毫无作战经验的刘之纶,惊慌失措,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阻击,只好带领残部,退到离遵化城8里远的娘娘山上,据险而守,以防后金骑兵冲击。

皇太极命代善围困娘娘山,并派代表与刘之纶谈判,要他无条件投降。

刘之纶拒不投降。代善命人攻山。

刘之纶居高临下,命令炮兵向冲上来的后金兵开炮。由于炮兵根本不会用炮,导致大炮炸膛,炸死炸伤很多明军。明军不战自乱。刘之纶手下的人,都是为了吃饭保命才参军的,怎么可能会和后金兵决一死战?他们纷纷请求撤退。

刘之纶呵斥道:“我深受万岁爷崇祯皇帝的赏识,知遇之恩,应以死相报,死得其所!今天,我宁可战死,决不退一步!”

说罢,他把配印交付给家人,叫他们回去向朝廷报告。

此时,代善命令后金兵一齐向刘之纶的阵地射箭。箭如雨下,刘之纶身如刺猬。

主帅阵亡,剩下的明兵阵脚大乱。后金兵冲上来,一阵砍杀。6营兵,只有1营,趁着夜色,仓皇逃命,其余全部阵亡。

刘之纶,其心可嘉,其情可怜,其择可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