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清朝官场风气 > 4 提前6个月的愚人(第2页)

4 提前6个月的愚人(第2页)

虽然崇祯一口咬定袁崇焕罪不可赦,但为了保命,也只有厚着脸皮派余大成到监狱里找袁崇焕。

袁崇焕是一位好员工,虽然身受不白之冤,但他一直牵挂着战事。他相信他是冤枉的,崇祯早晚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放他出去,抵抗皇太极。其实,他不知道,他最大的敌人,不是站在对面拎刀子的皇太极,而是阉党圈子里伸着长舌头的那些人。皇太极非常欣赏他,只要他愿意过去,高官厚禄都准备好了。阉党圈子里的人,是真想要他的命。他不死,东林党的圈子就不会垮。

余大成见到袁崇焕,说明来意。

袁崇焕说:“以前,祖大寿之所以听我的,那是因为我是督师,我们是上下级关系。我现在一不是兵部尚书,二不是蓟辽督师,而是无官无职的罪人,祖大寿是一方总兵,凭什么听我的?我让他回来他就回来?”

余大成认为袁崇焕这是说气话,谁不知道他和祖大寿的关系非常铁,只要他说一句话,祖大寿肯定能回来。

当然,余大成也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但是,他对此爱莫能助。他这次来,是想借袁崇焕之手,召回祖大寿赶走后金兵,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余大成了解袁崇焕的性格,也知道他的弱点。个人生死对他是小事,国家安危是大事。于是,他说:“袁公,您孤胆忠心,请命出兵,以一己之力对抗后金,不顾个人生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天下人,谁不知道您的忠义,哪个不知道您的品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生死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死有两种死法,一是死于阵前,一是死于法场,哪一个更值得呢?现在,虽然您被关,但朝廷还没有明确认为您罪不可赦啊,一切都在调查之中。您要想继续报效国家,就得早点证明自己无罪,回到阵前,带兵杀敌。如果您不主动制止祖大寿的冲动行为,无异于授人以柄。我建议您积极配合政府,争取立功,早点出去,才是明智之举!”

余大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抓住袁崇焕的弱点,声情并茂地一通劝说,还真把袁崇焕说动了。袁崇焕言辞诚恳地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劝他别给自己添乱,马上回来抗敌。

12月14日,兵部拿到袁崇焕写给祖大寿的亲笔信。派谁把信送给祖大寿呢?一般人不敢去,弄不好要掉脑袋。防总孙承宗想来想去,觉得派马世龙送信比较合适。马世龙和祖大寿私人关系不错。即使祖大寿不回来,他也不会难为马世龙。

马世龙接到送信的任务后,带着几个人,骑快马直奔山海关。等马世龙到山海关后,祖大寿已经带着人马赶往锦州。

马世龙在山海关外追上祖大寿,说明来意,并呈上袁崇焕的亲笔信。

祖大寿下马接信。当他见到熟悉的笔迹,措辞诚恳的文字,不禁泪如雨下。想当初,他犯下死罪,老领导孙承宗爱惜他是一个人才,派袁崇焕四处斡旋,使他免于丧命。他这条命,都是两个领导给的,现在他们有难,他应该尽全力帮助,而不是一走了之。

不过祖大寿也担心,他和袁崇焕的关系好,世人皆知。现在他们拿袁崇焕开刀,他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他在回与不回之间很犹豫。

这时,祖大寿80岁的老母亲发话了。

“儿子,我们现在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都是因为袁督师被抓引起的。现在,袁督师虽然被抓,但还没有判刑啊。你要想报答袁督师的救命之恩、知遇之情,最应该做的,就是回去解北京之围,立下战功,然后,在皇帝面前,说明袁督师的情况,替他求情。”

祖大寿是孝子,对母亲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于是,祖大寿掉转马头,回北京杀敌立功,解救袁崇焕。

孙承宗也清楚祖大寿这次行为,按律当诛九族。为了保证祖大寿的安全,他秘密派人联系祖大寿,叫他写一份说明材料,陈述他撤兵的理由。孙承宗再把这份材料交给崇祯,看看崇祯的意思。

祖大寿写了一份详细的材料,说明他不得不撤兵的理由。

崇祯皇帝见几路支援北京的部队,全部被后金军打败,身边没有指望的人,也慌了神,连迁都的心情都有了。

崇祯心里也清楚,袁崇焕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没有谋反的行动。但是,作为皇帝,他已经把袁崇焕定罪下狱,整得他人不是人,鬼不是鬼。如果现在因为后金兵的压力,放袁崇焕出来,万一袁崇焕真的因为对他失望,反了怎么办?

还有,在大明这个圈子里,他是皇帝,皇帝是一贯正确的,不可能犯错误。如果承认自己也会犯错误,领导的权威何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证明自己一贯正确,这个袁崇焕,非杀不可。

杀袁崇焕,虽然不是国防的需要,却是管理圈子的必要。

祖大寿没有罪,但认罪态度比较好,把领导的错误全变成他的责任,崇祯喜欢这样的员工。于是,他假装仁义,下诏赦免祖大寿,希望祖大寿好好表现,再立新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