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清朝官场三百年有几本 > 4 提前6个月的愚人(第1页)

4 提前6个月的愚人(第1页)

4。提前6个月的愚人节

没有人比祖大寿更了解袁崇焕忠君爱国、一心抗金的行为。祖大寿对袁崇焕严于律己、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更是钦佩至深。他想不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皇帝会相信一群小人的话,对在外挨冻受饿、冒死为国抗敌的人下此黑手。他和袁崇焕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袁崇焕做过的事,他都有份儿。

祖大寿目睹了崇祯皇帝荒唐、独裁、残暴、专断、拙劣的一面,也看到更多的人,为了自己所在圈子的利益、自己的前途,不顾国家利益、他人生死的卑鄙、龌龊的行为。面对这些人,他感到不寒而栗。他知道,自己多说一句,就等于把脖子伸到铡刀之下。这些人,拿城外的皇太极没办法,对付自己的人,办法都不用回家去取。

祖大寿用沉默保住了他的性命。出城之后,他忍痛向三军宣读袁崇焕被捕下狱的文件。辽军将士没想到千里勤王,拼死杀敌的结果会是这样。他们感叹、无奈,能做的就是哭,为所有的不公平而哭。

阉党圈子里的人,最擅长的、最好用的就是舌头,造谣生事、中伤别人、无中生有,无所不用其极。

北京城里那些心怀“正义”的愤青,对千里而来保卫北京的辽军,也是恨之入骨。城上的明军,没有胆量打后金军,却有勇气打袁崇焕的辽军,侮辱、漫骂,用石头砸,用箭射,致使不少辽兵受伤。

辽军夜里巡营放哨的士兵,被明兵抓住、杀害,理由是,怀疑他们是引敌入城的奸细。还有一个负责巡逻的士兵被抓,明军要他拿60两银子赎命。

满桂成为统领各地援军的总指挥,自然不会放过祖大寿。因为他和祖大寿在袁崇焕帐下听差时,因为性格不合,意见相左,闹过许多矛盾。现在满桂成为祖大寿的上级,肯定要整治祖大寿。

满桂天生匪性十足,他见军中无粮,又不想学袁崇焕向崇祯伸手,就派士兵扮做辽军,到郊区农民家里去抢,让农民把这些烂账都记到祖大寿头上。

辽军在北京城下,成了落入后娘手里的孩子,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还经常挨打挨罚受窝囊气。自己好意千里支援,可是人家不但不领情,还一个劲儿地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在这种情况下,辽军将士一致要求,退回锦宁,把北京交给领导眼里的那些“高人”吧。

一心报国的祖大寿,此时对明政府、对崇祯,已经从失望变成绝望。在12月4日清晨,他带领本部15000余人,离开伤心之地,向山海关进发。

北京防总孙承宗,听说祖大寿带领本部人马撤出防区,非常吃惊。他对祖大寿印象不错,也知道祖大寿的能力,认为对付皇太极,缺他不可。于是,孙承宗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

送信的人追上祖大寿之后,说明来意,并递上孙承宗的亲笔信。

祖大寿看完信,对来人说:“我和袁督师听到后金军绕道偷袭北京的消息后,毫不迟疑,连夜带兵救援。北京城下,我们饿着肚子孤军奋战,两次击败超过我们数倍的敌军。当然,作为军人,杀敌保国,是我们分内的事,不求厚赏,但也需要支持吧?我们拼死保卫北京,北京城里的人,怎么对待我们呢?城上的人,一起骂我们是叛徒,石砸、箭射,我们没有死在后金兵的刀下,却死在自己人的箭下。我们巡逻的人,被你们抓住,说是奸细,还要我们拿银子赎命。我们劳而有罪,何苦呢?北京不欢迎我们,我们回去还不行吗?”

祖大寿手下的人,哭着对孙承宗的人说:“我们的袁督师即将被杀害,城上的人,准备用炮轰我们,谁都只有一条命,谁都有家有口。我们战死在沙场,还能落个烈士的称号。被自己人的大炮轰死,只能落下一个贼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不走!”

祖大寿和他的手下,说的都是实在话。在这种情况下,不走才是傻子。送信的人没办法,只好回去,把祖大寿的意思转达给孙承宗。

孙承宗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皇太极的后金军没走,唯一能打过后金军的辽军却走了,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让很多人震惊。崇祯皇帝一直认为,祖大寿那份工作不错,待遇不低,不可能说不干就不干,他不干这个干什么啊?

兵部尚书梁廷栋见辽军撤去,城外成了一片布满垃圾的空地,心里也没了底,毕竟皇太极还没有走。为了推脱责任,他赶紧跑到崇祯皇帝那里报告情况。

梁廷栋窝里斗还行,外战不成。他对崇祯说:“我手下的余大成,早就预料到祖大寿会造反,估计他早已经想好了对策,我们问问他吧。”

崇祯命人找来余大成,余大成说:“祖大寿虽然走了,但不是造反。如果他造反,应该投奔皇太极,而不应该回锦州。他之所以回去,还是因为担心受袁崇焕牵连。”

崇祯还指望辽军保卫北京呢。他现在也有点儿后怕,其他军队都和后金军交过手,从来就没赢过,现在基本不敢和后金兵过招。只有祖大寿带走的辽军,还赢过后金军几阵。“怎样才能让祖大寿回来呢?”

余大成说:“现在祖大寿只听袁崇焕的话,只要袁崇焕让他回来,他就能回来。现在可以派人和袁崇焕商量,叫他写封信给祖大寿,劝他回来保卫京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