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自我认识:定位
1.尽可能了解真实的自己
现在如果有人突然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呢?”
你当然能够这样回答:“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我一定很了解我自己,有些方面我是很出色的,充满了自信和活力,我相信没有人做得比我更好,我确信自己是一个很棒的人!”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都如你所想,亦会如你所答。但现实中,我们发现情况并不是这么理想,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自信的人都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或者达到可以影响别人的程度。比如,成为权威人物,或让人视为师长、模范和领导级的人物。
人们在公共场合通常倾向于察觉自己的不足,而非体现积极的影响力,这是非常普遍的习惯,他们觉得要展示自己很难。与其尽力表现,不如默默地观察和服从于比自己“强大”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斩钉截铁地认定,那些光芒四射的优秀人物,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在关键场合的自信其实是一种稀有之物,并不普遍存在。
自信的前提是认知自己,哪怕只是初步的认知。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展示你的魅力将成为一种奢望。
我还发现,即便再怎么自信的人,在回答了上述问题后,如果我接着问他(用强调的口吻):“真的吗?”他可能也会有产生稍微的疑虑。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这些,他明显不太确定,以为我发现了他内心的弱点,害怕我已窥视到他脆弱的内心。
如果我继而提出一系列问题:你真的感到快乐吗?你充实吗?还是只对自己每日的生活进行忙碌的机械填补,总是难以明确生活的意义?你的奋斗目标可以实现吗?你能够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吗?你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认知,跟环境、他人、上司、同事、朋友、家人的评价是吻合的、一致的吗?
那么,他可能变得完全不自信甚至自卑起来。我能看到他的心在颤抖,勇气在消退,信心在减弱。
结果是,他推翻了以前对自己的所有定位。他现在感觉到,自己原来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棒,原来自己有这么多的弱点,自己是多么无能啊!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他的转变,他眼神中的光彩瞬间就减弱,乃至消失。
他再也无法成为焦点,而且会退回到一种“紧缩在角落”的状态。
如果你也有这种反应,说明你距离我的要求还很远。
魅力的第一重内核就是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有哪些优点,这比别人对你的看法更重要。许多人经常在抱怨:你看那家伙误解了我;别人曲解了我;他们不理解我;我真的是想帮助他,但他为什么不领情呢?
他苦恼不已,每天牢骚不断,但这些情绪对他毫无益处。他怀着这些消极情绪出现在众人面前,全身都是刺,令人望而却步。
所以,当你问我什么是魅力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回答一定是,请你先了解自己,而不是去研究别人。你只有深入真实地了解自己,才能确信你有多么强大的内在能量,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去影响和改变他人。一个人的魅力来自他的自知和自信,而不是别人的评价。无论对于哪个行业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条最基本的规律。真正的强者都是最善于审视自我的。研究透了自己,你才能去驾驭和影响别人,进而改变这个世界。
2.塑造自己并不难
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并非你携带一生的标签。一个强大的人明天可能就会自卑,一个平庸的家伙过几天很可能令你刮目相看。
魅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塑造自己的机会,而且随时随地都能开始。
有一位长跑运动员,去参加一个五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四人的实力并不如你。于是,这名运动员轻松地跑了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一个十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地跑了第一名。
他很自信,这种自信来自赛前的成绩单对他的鼓励。这就是自知随后产生自信并影响结果的表现。再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二十个人的小组比赛。教练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一个人,你就能取得胜利。结果,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说的那个运动员,并在最后冲刺时尽全力超过他,又取得了第一名。
最后,比赛又换了一个新的地方。这次,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事先沟通,而是让他自己去设想和发挥。在五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第一名;之后的十人小组的比赛中,他滑到了第二名;二十人的比赛中,他仅仅拿了第五名。可实际情况是,这些人的水平和第一次没什么两样,平时的成绩差不多,但结果完全不同。
这说明,一个人的动力,主要出于自信。你确信自己非常出色,你在实际的表现中就发挥出众,无论气势还是最终结果,都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表现。一旦你给自己一个比较低的定位,塑造的难度就凭空增加了。你会忐忑不安:我行吗?
我行吗?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容易高估对手的能力,从而抑制自己的光芒。这是逆向塑造——从优秀逐渐变得平庸,从自信变得自卑。一个小时候很张扬的人,经过十几年的成长,他在大学时可能变成一个老实巴交、事事缩头的人。
一个具有强大魅力的人,一定具备超强的自我塑造能力。那些成功的领导并非都是上帝偏爱的子民,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后天努力得来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知道怎样将自己的专长发挥到极致,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道怎样一步步达到目标。同时,他们还知道自己不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怎样在关键时刻避免损失!
这就是魅力得以塑造的前提——自我定位。李开复说过:“一个人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但凡做到这一点的,他们通常具有无比的自信,并且可以朝积极的方向塑造自我。
3.区分和定位
我知道,人们在阅读成功学书籍时,满脑子都是成功的欲望。这并不错。但是如何成功?在哪一行成功?想做到哪个职位?是领导人还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并不确定。
有一次,我问公司的一位新职员——他在自己的入职简历上表现得野心勃勃且充满了雄心壮志:“小伙子,你未来想干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我想成为投行界的明星,我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我丝毫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一定能像前辈一样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那么,你是否想过自己最擅长什么?交际?口才?创意?营销?人脉?你是否拥有合适的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