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01
在天亮的时候,如果你懒得起床,要随时作如是想:“我要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我生下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我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那么现在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么可怨的呢?我既是为了这工作而生的,那么我应该蜷卧在被窝里取暖吗?“被窝里较为舒适呀。”那么你是生来为了享乐的吗?简言之,我且问汝,你是被动地还是主动地要有所作为?试想每一细小的植物,每一只小鸟、蚂蚁、蜘蛛、蜜蜂,他们是如何的勤于操作,如何的各尽厥职,以组成一个有秩序的宇宙。那么你可以拒绝去做一个人的工作吗?自然命令你做的事你还不赶快去做吗?“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这我不否认。但是根据自然之道,这也要有个限制,犹如饮食一般。你已经超过限制了,你已经超过足够的限量了。但是讲到工作你却不如此了,多做一点你也不肯。
你不爱你自己,否则你一定也会爱你的本性,而且按照本性去做。别人因敬爱他们的职业而辛勤工作,以至于羸瘦不堪,忘记洗盥进食。但是你却不尊敬你的本性,还不如金属雕刻匠之于雕镂,舞者之于舞术,守财奴之于他的钱袋,好虚荣者之于喝彩声;这些人,做事非常认真,以至废寝忘食,所以才能因兴趣之所在而精益求精;但是你以为与社会有关的行为比较没有价值,并且比较不值得注意吗?
早晨是否黎明即起,是否贪睡懒觉,事情虽小,其意义所关甚巨。这是每天生活斗争中之第一回合。故奥勒留有此思考,不过他的卧房极冷,两手几乎不敢伸出被外,但是他清晨三点或五点即起身。Fronto常劝他多一点睡眠。“要像一个自由人应该睡得足够。”
——梁实秋批注
02
对于每一恼人的或敌意的印象加以排斥抹杀,然后立即进入完满的宁静状态,那是多么容易的事。
03
凡合于自然之道的言行,你都要认为是值得做的,不要被别人的批评议论所左右。一项言行如属有益,便不要认为你不配去做,尽管别人自有他们的想法,追随他们自己的意向。你绝不可旁顾,径直向前走,追随你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之道,二者根本是同一条路。
04
我按照自然之道进行,等到有一天我便要倒下去,作长久的休息,把最后的一口气吐向我天天所从吸气的空中去,倒在父亲所从获得谷类,母亲所从获得血液,乳妈所从获得乳汁的大地上:那大地这许多年来给我以饮食;那大地任我践踏在脚底下,任我随意作各种的使用。
奥勒留的哲学的一部分即是宗教。他教人对死坦然视之,这是自然之道。凡是自然的皆是对的。“我按照自然之道进行,等到有一天我便要倒下去作长久的休息,把最后的一口气吐向我天天所从呼气的空中去,倒在父亲所从获得谷类、母亲所从获得血液、乳妈所从获得乳汁的大地上……”这说得多么自然,多么肃穆,多么雍容!
——梁实秋批注
05
你没有敏捷的机智可以令人称赞。就算是这样吧!但是有许多别的品质你却不能说:“那是我生来所没有的。”那么,表现一下完全在你控制之下的那些品质,如诚恳、尊严、耐苦、避免纵乐;不要怨命,要安贫知足,要慈爱、独立、节俭、严肃、谦逊。你看出没有?多少美德你现在大可以表现,无法诿诸先天缺陷或性格不合,而你却不肯尽力而为?难道你是被迫而不能不怨天尤人,贪婪无厌、甘心奉承、糟蹋身体、胁肩谄笑、大言不惭、心神不定,只因你是天赋如此?天啊,不是的!你早已就能摆脱掉这一切了,如果有错,错在认识不清、认识太慢。这一点你也应该凭着训练而加以纠正,不可忽略你的迟钝或自甘迟钝。
06
有一种人,在加惠于人的时候,希望对方要有回报。另一种人,虽不作此想,但在内心总念念不忘对方是他的债务人,总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但还另有一种人,则行若无事,有如一棵葡萄树,一旦生出了一束葡萄,并不希望什么报酬,又好像是一匹跑完一段程途的马,一条追奔了猎物的狗,一只酿好了蜜房的蜂。他做好一件事,并不大声喊叫,只是默默继续去做第二件,就好像是葡萄树在适当的季节,再去生一束束的葡萄一般。
“那么一个人做事就应该这样的行若无事吗?”是的!不过他还是要明察自己所作的是什么事,因为一个真正有乐善好施的品德的人,一定要注意到他的这种品德是否已付诸实施。“那么他一定也愿他的邻人知道他所做的事了。”你说的很对;但是你误会了我现在的意思;因此你也不免成为我上述的那些人之一,好像是推理正确,其实是误入歧途。不过你如果认为我方才所说的话有加以理解的价值,无需疑虑你会被诱导去忽略做任何有益之事。
07
雅典人有一个祈祷:“亲爱的宙斯,落雨!落雨在雅典人的田地和原野上吧!”根本不要祈祷,否则就这样简单而坦白地祈祷。
08
我们全都听说过:“爱斯鸠雷皮阿斯曾为某人处方,要他练习骑马,或洗冷水澡,或赤足走路。”同样的我们也正可以说,宇宙之道也曾为某人处方,要他生病,或肢体不全,遭受亲属死亡,或其他类似的事。因为就前者而论,所谓“处方”其意义是这样的:他指定某某要如此做,以适合于他的健康;就后者而论,则是每个人所遭遇者乃是早已命中注定,以适合于他的命运。因为我们说事情“落”在我们头上,犹如泥水匠将墙或金字塔上的大块方石“落”在各个位置上,按照建筑计划而彼此协调。简言之,一切事物均有和谐,宇宙即是由一切物体集和而成一整体,所以命运即是由一切的因缘集和而成为一个总因;这道理就是最不善思维的人也承认,因为他们说:“他是命该如此。”既然此人命该如此,也可说是此乃对于此人之处方。那么我们接受我们的命运吧!就像是我们接受爱斯鸠雷皮阿斯的处方一样;老实讲,命运里也有许多“苦药片”,但是我们欢迎之,希望增进健康。
对于自然之道所认为于你健康有益的种种安排,即应作如此观,一切发生的事纵然不大适口,也要表示欢迎;因为那是适合于宇宙的健康,并且也符合宇宙本身的安宁。他不会令某一个人遭遇某一桩子事,除非那是对“整体”带来了福利。任何事物,决不会把不符合其本身利益的任何事物加诸其所控制的任何事物之上。
有两个理由,使你安心接受你的遭遇:一,那是为你才发生的,是给你的处方,是和你有某种关联的,是命运中的一条线索,而且是在当初由于最古远的因缘而特别为了你而纺成的;另一理由,每个人的遭遇对于那控制宇宙的力量都是一种缘因,可以增加其福祉,助长其完美,甚至促使其延续不断。因为整体的完整性会受损害,如果你把它的缘因或部分之连续性稍稍加以割裂。抱怨的时候,你便是在尽力割裂它,使它归于破坏。
09
如果你的行为偶然地没有能从正义出发,你无需受良心谴责,无需沮丧不安;但是一度挫败之后,不可重蹈覆辙,不可以大部分行为尚无差误而自满,更不可自甘暴废。不要回到哲学像回到教师面前一样,要像是眼痛的人去乞灵于海绵与蛋白,要像是一个病人借助于膏药与敷涤,你对于理性也应该这样地认为满足,而同时不要以服从理性而炫弄。不要忘记!哲学所要求的,正是你的本性所要求的;而你所要求的,却是不合于自然之道的。“是的,但是我所要求的正是快乐的极致。”唉!快乐使人灭亡,不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吗?请看下面这些是不是更为使人快乐:心胸高超、卓立独行、朴素无华、慈悲为怀、生活圣洁;当你想起理解与知识的机能运用起来是如何的准确与圆融时,有什么东西比智慧更能使人快乐?
10
一般的事物都可以说相当神秘,许多哲学家,并且是非凡的哲学家,都认定这些事物非他们所能了解:甚至斯多亚派哲学家也认为难于理解。我们的感官的印象都可能是错误的,谁能永远不犯错误?我们再观察一下客观的东西,它们是何等的短暂!何等的无价值!很可能是属于一个宠仆、娼妓或盗匪的资产;再看看和你一同生活的人们,即使其中最有修养的也令人难以忍受,至于自己是否能忍受自己就更不必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