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业开口:“侄媳妇,随意哈!我们家人少,团年夜也清净。”
李芯棠不敢说话,微微点头。
杜淮安用公筷给她夹了一块鱼肉,“新年吃鱼的寓意据说是年年有余,虽然我不信,但今年还是信一信。”
“谢谢。”
李芯棠知道杜建业和杜庭序都在看她,压根不敢抬头,碗中的鱼肉也不敢碰。
杜建业瞧着杜淮安那狗腿的模样,恨铁不成钢。
杜淮安瞧着,又给他爹、他儿子夹,“来,年年有余。”
要不是有外人站,杜建业真想揪住他的耳朵给扔门外去。
晚饭后,李芯棠走出房子,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黑沉沉的夜空,一颗星星都没有,更别说月亮。
“看什么?”
李芯棠回头,“我看天气预报说今晚上有小雨,以前小时候就盼着新年不要下雨。”
“下雨又不影响,我们这些地方并不像小地方很注重节日气氛。顶多,明早去拜访一下叔叔伯伯,之后都是各做各的。”
“挺好的,不繁琐。”
以前春节,他们都会回乡下过年,外公外婆最喜欢的就是李□□,李□□得到的红包也是最大的,而她和李晓雯不仅红包小,还要帮着舅妈干活儿,坐几桌人的菜。
在农村,儿子是传香火的,而女儿是赔钱货。
哪怕新中国解放几十年,在偏远农村地方这种思想根深蒂固。
据说当年李为书读书全靠社会好心人资助,本来外婆早就想李为书辍学打工,但她拼命反抗才有读书的机会。从她记事起,李为书一直在反哺那个支棱不起的家。
舅舅的工作、舅妈在市场上惹出的*祸、李□□和李晓雯从小读书的费用,到后面两个人读书不行,李为书都在为他们未来的生计着想,送李□□去读技校学技术,送李晓雯去上卫校,毕业包分配。
“等会儿我要去打麻将,你去不去?”
李芯棠摇头拒绝,“我可不想去丢人现眼。”
杜淮安笑了笑,“看来你也把我们这些关系摸的差不多。”
“不清楚,但有听说。”
杜淮安从包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她,李芯棠不解的看着,上面写着烫金四个字新年快乐。
“拿着。”
“给我的?”
杜淮安见她懵懵的状态,拉过她的手放在手中,“新年快乐。”
李芯棠莞尔一笑,摸了摸厚度,“杜书记挺大方的,这厚度绝对不低于十张。”
“反正是□□。”杜淮安一脸傲气,“你自己安排,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去我书房玩游戏、看书,我现在要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