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兆林看完他递来的笔记本,先认可了句:“你敢于尝试的想法挺不错,但出题思路还不够成熟。”随后话锋一转,他说,“如果你热爱数学,可以多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而不是为应试教育解题。慢慢来吧。”
这是拒绝了。
姜予走神,想到宋云驰说的,江渝得天独厚的数学天赋。理解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不过是对症下药而已。
回神时姜予听到办公室里提到自己的名字。这次的确是她的。
师生间的话题不知什么时候过渡到新排的座次上,邓兆林说:“你成绩好,平时多帮帮同学。你同桌姜予挺聪明的,可惜基础太差。”
严峥文态度强硬:“老师你换个同学帮扶她吧。我不是很会帮同学打基础,更喜欢跟同水平的同学探讨问题。我的解题思路她不一定听得懂。而且据我观察,姜予专注力很差,爱开小差……”
确认提到自己那刻,姜予便准备离开。只是蹲在门边时间久了,腿有点麻,起身时扶了下墙堪堪站住。
刚要转身,自身后笼来一道黑影。
姜予以为是某位老师要进门,急忙往旁边让。
余光掠见,才发现是江渝。
和十一、二岁时相比,他完全是等比例长大。小时候略显立体深邃的五官线条,让他少了几分同龄人的憨态,可随着脸颊肉褪去,五官的优势和锋利的下颌线相得益彰,帅得尤为突出。
姜予记得他刚进入変声期时的低沉嗓音,记得他因为生长痛睡不好觉,只能课间趴在书本堆里补觉的样子。
姜予读初中时曾配合姜静照的工作调动转学半个学期,再见到他时,对方已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模样。
窄腰长腿,宽阔肩背,初具成年男性体格,但举手投足间,尤其是眼神,尽是少年意气。
严峥文吐槽她的话不高不低地传出来,江渝听见后,略疑惑地朝她看来。
姜予只觉脸上火辣辣地烧着,转念想到什么,主动解释:“你别误会,他说的是我。”
话出口,她才意识到这话的无厘头。
江渝得多自卑才会误会,只见他递给姜予一个“你还挺骄傲”的眼神,似乎被她逗得笑了下,音量学着她放低:“不是喜欢数学吗,怎么上课还开小差?”
姜予没想到他会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没等想到如何回答,办公室的门被人从里面拉开。
严峥文走出来,没料到两位当事人在这里,视线在他俩身上逡巡一圈,脸一甩,离开了。
邓兆林望向门口,叫了一声他俩不知谁的名字:“来得正好。”
姜予不认为对方叫自己,当即要溜,却被制止:“另一个姜予也别走,你俩一块进来。”
姜予脚步一顿,硬着头皮,跟在江渝身后进了办公室。
两人在邓兆林面前站成一排,中间的距离能再站一个人。邓兆林没在意这个细节,用手指指江渝:“先和你说竞赛的事。”
邓兆林问起他自己的计划,江渝有条理地说起自己的安排。不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思考的内容,江渝很快似有所感来自旁边的视线。
对方盯得太认真,他只当是自己说的内容有什么问题,疑惑地朝她看去。
岂料视线撞上的前一秒,对方悄然别开眼。
巧合吗?江渝目光在安静的侧脸上停留一瞬。
邓兆林清楚江渝不用操心,听他说完,嘱咐他需要学校提供什么帮助尽管说,便让他去门口堆着一摞摞试卷的桌子上数出八班的数量。
“接下来再说你。”邓兆林叫回姜予追随江渝偏走的注意力,开了个头后却没了后文。
姜予在这片刻的安静中,清楚地听到江渝捻试卷的声音,虽然背着身,却仿佛能想象到那个场景一般。
走廊上,有老师路过从门缝里瞥见江渝,推门进来跟他说话:“你在这里正好,一楼宣传栏的红榜换新,名字下面要添一行座右铭。你座右铭用哪句?”
江渝:“现在要?”
“就一句话,你现在想个得了,回头我再找不到你人。”
“老师您别诬陷我,我现在天天来学校报道。”江渝数试卷的动作没停,一心二用,很快有了回答:“就写‘不要被别人的评价限定了人生,天高任鸟飞。’吧。”
那位临时逮人的老师比了个OK,跟邓兆林隔空打了个招呼,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