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显然。。。
“並非所有狐族,皆可以缘登仙。”
泰山娘娘话语及此,便又是接连不断的画面。
有山野灰狐,为飞鸟所猎,正及危险之时,却有猎人一箭射落飞鸟,灰狐远走。
猎人对此无觉,只欣於收穫。
灰狐亦蒙昧,不知何为恩义。
但冥冥之间,白临却似可见得一条冥冥之线將二者牵连。
缘法已结。
但这头灰狐却显然没有什么修行资质,其一生未入修行,十五寿而死。
於是又十年之后,猎人入山之时,便来到了一处崖壁之內。
他靠在崖边小憩片刻,起身之时便碰到了那片金色的树叶,入了这狐学宫中。
他教习小狐妖们箭术,得束脩百金而归。
藉此金银,他娶妻生子,一生无忧。
画面其二,有老嫗独居。
老嫗院中常有一只老白狐夜半来访,蜷於檐下避雪。
老嫗心善,每每以粥米相赠,虽自身贫苦,却从不驱赶。
如此三年,老白狐死於檐下。
及至老嫗百年之后,转世为樵夫,亦入狐学宫中。
他教习小狐妖们伐木寻之手段,得束脩玉佩一枚。
之后某一年,其在山中遭遇山匪,玉佩突碎。
自玉佩中便显出一道白狐虚影,引走山匪,救其脱身。
画面其三。。。
一幅幅景象如走马灯般流转,白临看得分明——凡能踏入狐学宫者,无论樵夫、书生、商贾,皆与狐族有过善缘纠缠。
或施粥饭,或解危难,或无意间挡灾。。。而那些狐狸们尽皆无缘修行。
於是这些缘法绵延数世,才终在某一世显化为一场误入仙山的奇缘。
“与狐结缘之人,狐仙借其缘修行。”
“但若狐仙未了缘法便已死去,就由狐学宫来了断其缘。”
泰山娘娘声音平淡。
她自然是平淡的。
以她的古老,早已见惯了春去冬来,死生轮转。
狐狸们结缘又断缘的故事,她已看过千万遍。
“你亦与我狐族结缘,但与你结缘的那只狐仙却未曾死去——”
泰山娘娘如此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