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摩根是摩根先生的独生子,他被先生当成重要的接班人来培养……可他今天怎么会来你这里?”科斯特揉著下巴,脸上都是惊讶。
拉里皱皱眉,耸耸肩,“我怎么知道……他竟然是摩根先生的独生子……好吧,这可热闹了。”
科斯特先生对上了拉里的目光,摆了摆手,“你別看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之前是摩根先生亲自下命令,让我过来跟你说的。或者他来这里也是为了相同的事……对,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大一些!”
拉里沉思了几秒,对科斯特说,“您在这里等我一下,我亲自去迎接他。”
说著话,拉里和马修来到了套间门外,刚想说些什么,就惊讶的发现,走廊里的杰克·摩根正和伊士曼两人聊的火热。
两人仿佛老友重逢一样,正在激烈的探討著什么。
杰克手里还拿著一个小型的柯达相机,脸上都是兴奋的表情。
拉里一眼就看出,这是自己上次去往摩根先生处,那个对自己抱有敌意的年轻人,忙走上两步,“请问,哪位是杰克·摩根先生?”
“是我!不过请稍等。哦,我太激动了,我刚刚见到了我的偶像——柯达公司的伊士曼先生。”杰克·摩根对拉里露出抱歉的微笑。
转头,他就对乔治·伊士曼继续问道,“……那么,您的意思是,人的眼睛不能识每秒24张以上的胶片,所以,只要將这24张相片快速播放,人影就能看到流畅的动作痕跡……”
拉里转头看向伊士曼,见后者眼中有光,他对伊士曼算是比较了解了此刻,看样子,伊士曼已经意识到了这位年轻人的分量。
“摩根先生,您问的问题非常好。但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於加速,而在於標准化与可预测性。你看,就是这个小小的胶捲盒,它能使得连续、稳定地拍摄数百张完全尺寸的底片成为可能。没有这种连续且规格统一的载体,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就无法可靠地工作。这不仅仅是技术改良,这是创造了可大规模复製的商品基础。”
“所以,您的胶捲是这门新艺术的“铁轨”?它规定了列车运行的轨跡和承载量。”杰克·摩根问道。
乔治·伊士曼夸张似的拍了拍手,这才笑著总结道,
“精妙的比喻!正是如此。而且,这条“铁轨”正在不断延长和加固。我们正在努力提高胶片的感光速度,这意味著未来在更复杂的光线下也能拍摄更清晰的动態画面。这不仅关乎记录现实,更关乎创造现实。想像一下,未来人们不仅能用它记录火车进站,还能用它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像小说一样,但拥有小说无法企及的、活生生的视觉衝击力。”
杰克·摩根点了点头,一边继续看著那个小小的机器,一边继续讚嘆道,“……这竟然又是爱迪生先生的重大发明!我听过这个事法国人已经率先探索出了连续播放的秘密。我想,如果能的话,我也想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
拉里扬了扬眉,笑著再次走上半步,“打扰了,你们在商量电影吗?我也对这个很感兴趣。”
杰克·摩根看了看拉里,脸上露出混杂了意外、怀疑的神色,“您也喜欢这个……您刚刚给他起名叫什么来著?”
“电影!就是將胶片快速投影到银幕上,供更多的人观赏……我喜欢爱迪生的发明。”拉里郑重的回答道。
“电影……”杰克·摩根在口中喃喃著这个单词,转而看向拉里。
终於,他的好奇压倒了对拉里的敌意,隨即他转身看向拉里,郑重的问道,“您是怎么看待这项……哦,如伊士曼先生所言的,『特別浪费胶片』的这项活动?他的影响会有多大?”
拉里笑了,心说这又到了我专长的装逼时刻,於是故意停顿了一下,才总结道,
“最深远的影响或许在於——摄影曾將时间凝固在一瞬间!而电影,將能压缩、拉伸甚至重构时间本身。这不再是简单的娱乐,这將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一种能跨越国界、直接作用於人类情感的力量。
掌握了製造这种“视觉语言”最基本材料的能力,谁就可能站在新时代的上游。”
拉里的话说完,不但是杰克·摩根,就连乔治·伊士曼都转过头来看著拉里,脸上都是震惊!
视听语言?!重构时间?!
这、这也太夸张了……不过,如果顺著拉里的这个思路,还真就是这样的!
杰克·摩根看向了拉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真的太神奇了!哦,天吶,我想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每天在银行里学著那些迎来送往、跟钱打交道,都快让我疯掉了。”
说著话,他看向了自己手中所抱著的那个新相机,想像著这相机能连续“照相”时候的样子。
想了一会,杰克再次抬起头看向拉里,脸上露出笑容,“我父亲让我转达他对您方案的认可,很不好意思。他是在科斯特先生离开之后才收到的那封信……您的那封信我看到了,那计划非常有效,他会按照您的方案实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