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民发现,自己的话触到了金宇橙的內心。
“金老师,你看啊,申城是我们华国的第一大城市,海派文学从现代文学史上就已经有了,以前张爱玲的小说就非常有名,据说张爱玲的主要作品就是在申城的十年时间里写的……”
金宇橙注视著张启民。
张启民知道,此刻金宇橙正集中注意力在听他说话。
“金老师,你长期生活在申城,就应该把海派文学发扬光大。”
张启民发现,金宇橙的眼神里有亮光一闪而过。
“申城经济发达,马路上、弄堂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就是个好的写作素材……”
金宇橙瞪大眼睛:
“哦?启民,你能不能继续说下去?”
“金老师,你可以结合申城的股市,加上里弄的家长里短,把繁华都市的小人物生活向世界展现出来……”
对面,金宇橙身体一动不动,如木雕一般。
过了一会儿,金宇橙才说道:
“启民,你刚才说到的是股市?就是证券?”
“对啊!”
“可是……现在申城没有股市和证券啊,以前有过的,但那是四五十年前。”
“很快就会有了。”
“啊?”
张启民前一世虽然对金融了解不多,但他知道再过两年,即一九九零年,申城证券交易所就会成立,正式开业。隨后,南方深川市的证券交易所紧隨其后,也会开始营业。
金宇橙带著疑问,继续说道:
“启民,依你所言,素材倒可以慢慢收集,但讲故事的方式,难啊……”
张启民听了,往嘴里填了一口饭,轻描淡写道:
“用沪语写啊。”
对面,金宇橙闻言,再次变得呆若木鸡。
不久,两人都吃完了饭。
离开餐厅的时候,张启民问金宇橙:
“金老师,你认识《新明晚报》的人吗?”
“《新明晚报》……不是很熟悉。”
“《採风报》呢?”
“也不熟悉,你说的这两份报纸倒都是我们申城出版的。”
张启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