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坐在书包架上的吴佚云轻声答道:
“好的……谢谢张老师。”
张启民总觉得吴佚云对他说话过於拘谨,其实两人现在的年龄是一样大的,都是上一届高中毕业的。
“吴佚云,以后你不要叫我老师,就叫我名字好了。”
吴佚云听了,犹豫道:
“这怎么行?你是大作家,我不能连名带姓称呼你。”
张启民闻言,哭笑不得:
“其他人这么叫也就算了,你和我年龄是一样大的,还是叫名字適合一点。”
“那,好吧……”
后面,吴佚云的红了一下。
吴佚云的家住在七都镇下面,一个叫吴坑的村子,绕过了两座不高的山,一个寧静的小村展现在张启民眼前。
那是一栋七间屋子的长排土屋,却不是直线的,呈现为圆弧形。
此地,已属钱江省和闽建省的交界,建筑风格接近闽建省的土楼了。
张启民把车小心地骑到了屋门前的一棵柿子树下,用脚尖著地,停下车。
吴佚云一只脚著地,小心地下了车,然后一瘸一拐往屋门口走去。
张启民本想上前搀扶,最终还是没有动手。
吴佚云家里,只有她爷爷一个人在家。
吴佚云的爷爷看到吴佚云由张启民的自行车送来,讶异至极,不断地向吴佚云问长问短。
等吴佚云向老人解释清楚后,老人顿时开心起来,拉起张启民的手,不断地感谢。
张启民从隨身的书包里掏出牡丹,抽出一支,递给了老人。
老人推脱再三,最后用双手住,就像接住了一根金条。
张启民看到,老人说话的时候,嘴里的门牙,下面都掉光了,上面却剩下孤零零的一颗,却细得像一根线。
老人把香菸夹在耳朵上,找了一个篮子,就要去屋前的树上摘柿子招待张启民。
张启民去拦,却拦不住。
吴佚云对张启民说:
“他就这样的,让他去摘吧,”
张启民在一个凳子上坐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