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缺什么?”
“太多了,封面设计最重要,还有封二、封三、封底的內容,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內容还缺很多,除小说外,还需要散文至少十篇,诗歌最起码三页,如果有评论文章、民歌这些,这些都要……”
张启民闻言,皱了皱眉,问道:
“《瀧泉文艺》有没有发徵稿启事?”
“发是发了,但没几乎没反应,就收到了一份来稿,是南屏乡的一个老头写的,写了两首七言绝句。”
“是这样啊……”
张启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现在都已经十七號了,稿子包括你的小说,只有两篇,等稿子收齐了,还要编辑、排版、校对,送到印刷厂还要一个星期,我估计八月底出来有难度。”
“胡编,你看,能不能到学校去徵稿?”
“让学校的老师写?”
“不,到县里的两所高中去徵稿,据我所知,高中里面都有文学社,可以让文学社的老师发动学生写稿子。”
“你这个主意不错!”
胡永军眼睛一亮,顿时来劲了:
“让他们老师先把把关,把最好的稿子给我们……太好了,启民,还是你的脑子好使,思路宽!”
张启民被胡永军一夸,顿时乐了:
“胡编,这还不是被时间给逼的。”
两人商定,下午就去瀧泉一中。
办公室內,张启民和胡永军两人相谈正欢。
此时,外面走廊上,馆长王淑兰兴冲冲往张启民他们办公室而来。
看到张启民在,王淑兰不由得鬆了口气:
“小张,经局里领导决定,以我们文化馆为主办单位,月底为你开一个作品研討会,本来想提前告诉你的,怕打扰你的写作,现在正式通知你。”
张启民不由得一愣,看来,那天小蒋说的是真的!
坐在对面的胡永军,附和道:
“启民,这是件大好事啊!这可是我们县里从来没有过的!”
看来,这事不仅小蒋提前知道,胡永军也提前知道了,就瞒著张启民。
张启民心里有了主意,语气出奇地平静:
“王馆长,这不妥吧……”
王淑兰闻言,第一反应是呆了一呆,这么好的事情,这个张启民怎么回事?这可是人家求都求不来的出名好机会!
她的语气立刻变得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