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抵达德胜门外的校场。
这里早已人山人海:
西侧是列阵的军队。
东侧是文武百官,按品级站成几列,目光都望向銮驾的方向。
朱由校从帝辇上走下,玄色的衮服在寒风中微微飘动。
周围的军卒、百官、百姓再次跪伏在地,“万岁”声震天动地,连校场旁的树木都似被这声音震得轻颤。
他缓步走向将台。
这座临时搭建的检阅台高约三丈,四周插着十二面神旗,分别绣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纹样,风一吹,旗帜猎猎作响。
台下设着金鼓仪仗,鼓手们握着鼓槌,神情肃穆,只待号令。
“请陛下登台,校阅三军!”
鸿胪寺寺丞高声唱喏,声音穿透人群,传遍校场。
朱由校拾级而上,登上将台。
登台之后,太阳已经彻底升起来了。
朱由校沉声下令。
“发炮,阅兵开始!
“砰砰砰!!”
话音一落,三声礼炮轰然响起,炮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随着炮声,鼓手们敲响金鼓,“咚咚咚”的鼓声与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将台两侧的观礼席早已按规制排开,东侧是大明文武百官,西侧则是前来朝贡的藩国使臣与部落首领。
布和台吉身着科尔沁部的锦缎皮袍,腰间系着镶嵌宝石的弯刀,坐在西侧首座。
他身旁的暹罗使臣穿着明黄嵌金的纱笼,不时好奇地打量着校场的军队。
安南使臣目光紧紧盯着将台上的朱由校,眼底满是敬畏。
缅甸、苏禄等国的使臣也各有姿态,或低声交谈,或屏息观察。
倒是大明的藩属之中,不见倭国的踪迹。
原来。
自万历年间壬辰倭乱后,倭国官方朝贡便已中断,如今大明与倭国关系冷淡。
对于小日本,朱由校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等到大明整顿得差不多了,就是要让小日本叫爸爸的时候。
除了大明的藩属之外。
西侧末座坐着几名金发碧眼的欧罗巴使臣,分别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法兰西。
他们身着的汉服,戴着十字架,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大明对外的政策是“非朝贡不贸易”。
若想与大明通商,便只能以“朝贡”之名前来,即便心中不愿,也不得不遵守天朝上国的规制。
其实
若非朱由校要震慑西夷,他们连到场的资格都没有。
就在这个时候,鼓声响起。
“咚!咚!咚!”
三声震天的鼓声响后,阅兵正式开始。
首先出列的是京营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