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號,比离心铸造机的零件图,复杂了何止十倍!
有轴承的整体结构图,有滚珠、滚道、保持架的零件图,甚至还有一些……他们看不太懂的,像是某种特殊加工设备的示意图。
“嘶——”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林总……林总他到底是什么变的?
他难道把全世界的图书馆都搬到脑子里了吗?!
这种级別的图纸,这种深度的技术储备,別说一个轧钢厂的总工了,就算清华北大的教授,专门研究这个的,也未必能隨手拿出来吧?!
眾人看著林野,眼神里已经不是震惊了,而是……崇拜,近乎狂热的崇拜!
“这……林总,这些图纸……”
一个年轻技术员,指著其中一张画满了复杂曲线的滚道加工图,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是用什么设备加工的?我们厂……好像没有这种精度的工具机啊……”
林野微微一笑。
“没有,我们就造!”
他拿起粉笔,在那张图纸旁边,刷刷点点,又画出了一个简易的改装方案。
“把我们现有的外圆磨床,主轴系统加强,进给系统改成微米级丝槓,再加装一个高精度动態平衡装置……”
“至於砂轮,我们可以用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自己製作特种砂轮……”
林野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勾勒著。
他的思路清晰无比,每一个技术节点,每一个改造方案,都说得有条有理,仿佛他曾经亲手製造过无数这样的轴承一般。
听著林野的讲解,眾人脸上的疑虑和不安,渐渐被一种难以置信的兴奋所取代。
或许……或许真的可以?
虽然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从林野嘴里说出来,就带著一种让人不得不信服的魔力。
“第一步,材料。”
林野放下粉笔,看向眾人。
“我们需要一种高碳铬轴承钢,或者性能更好的高温轴承钢。”
“厂里的特钢车间,能不能想办法冶炼出来?”
这话一出,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戴著深度近视眼镜,看起来有些木訥的中年人站了起来。
他是特钢车间的主任工程师,叫赵铁柱,名字土,但技术是厂里公认的一把手。
“林总,普通的高碳铬轴承钢,比如gcr15,我们以前试製过,问题不大。”
“但您说的……高温轴承钢,那对钢的纯净度、碳化物分布、热处理工艺要求都极高,我们……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相应的设备,比如真空感应炉……”
赵铁柱有些为难。
这不是他推諉,而是实话实说。
“没有真空炉,我们就用电渣重熔的办法提高纯净度。”
林野立刻给出了方案。
“至於碳化物分布,我们可以通过后续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