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200章 又有新发现(第3页)

第200章 又有新发现(第3页)

稍有不慎,出征者便可能全军尽墨。

此外,开闢航道还需具备经济效益。

缺乏经济支持,即便航道畅通,也终將因亏损而被废弃。

毕竟没人愿意长期从事亏本生意。

然而我所標示的这条航路有所不同。

此路一路向前,沿线多数区域有人居住。

连通南洋、西洋等多个地域。

有人烟便能补给、交易,获取丰厚收益。

即便需穿越大西洋,所涉距离也较其他路径短得多。

更为稳妥可靠。

表面上看似遥远,实则成本最低且最高效。”

听到韩成如此阐述,朱元璋与朱標点头领会其意图。

“依你之见,一路向北经白令海峡前行也非明智之举?”

韩成答道:“並非完全不可行,只是极为不划算。

在北方更多地区尚未充分开发的前提下,不如直取太平洋便捷许多。”

朱元璋听后,沉默不语,目光停留在地球仪上,思绪翻涌。

韩成与朱標察觉到他的沉思,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不敢打断他的思路。

片刻之后,朱元璋深深呼出一口气。

“韩成,咱们就这么定了。以后两路航程都要开展!

要么就先专注於太平洋这条线路。

这条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取土豆和红薯这两个宝物!

只要能把它们儘快带回国內,这对朕,对大明来说都是值得的!

没什么亏可吃。

越早把它们弄回来,大明就越早能解决更多人的飢饿问题。

百姓有饭吃,大明的负担就会轻很多啊!

即便將来有了土豆和红薯这种高產作物,这条航线停了也没关係。”

粮食问题对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特別是那些能大幅增產的作物,他对此抱有极高的热忱。

韩成听到这里,虽未多言,却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若是为了早日得到土豆和红薯,朱元璋的决策也合情合理,无需指责。

不过,提到这个话题,韩成心里隱约泛起一丝忧虑。

並非忧虑寻觅不到这两物,而是顾虑这个时代所產的土豆与红薯,与未来经过繁复改良的品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其產量远不及后世那般令人震撼。

倘若歷经重重艰难险阻,终將其种子带回,种植后却发现成果**,那可真是糟糕至极。

回忆起朱元璋初闻土豆、红薯高產时的欣喜模样。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