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府尹退出御书房后,脚步匆匆却沉稳有力,他深知此次案件关系重大,容不得半分马虎。回到顺天府,他立刻召集府内一众得力捕快与幕僚到议事厅。待众人落座,他面色凝重,将御书房中与皇上的对话以及当前案件情况,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如今,皇上已下旨,大理寺与刑部将一同协助我们调查。我们绝不能辜负皇上期望,定要将这幕后主使揪出。”顺天府尹目光扫视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道。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捕快站起身来,抱拳道:“大人,依我看,咱们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继续审讯那赵虎,虽说此人嘴硬,但或许在高压之下,会有所松动;其二,派人暗中监视赵虎家人,说不定能从他们日常举动中发现蛛丝马迹。”顺天府尹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道:“此计甚好。不过审讯赵虎一事,需讲究策略,不可一味用刑,以免他狗急跳墙,咬死不松口或是胡乱攀咬。我亲自去审,你们在一旁协助记录。”“至于是监视赵虎家人,要挑选机灵可靠之人,务必做到不露痕迹。同时,安排人手调查怀郡王近期的行踪、交际,包括他与哪些人往来密切,有无异常举动。”顺天府尹有条不紊地吩咐着。顺天府尹站起身来,双手负于身后,在议事厅内缓缓踱步,目光中透着思索与决断。他沉声道:“既然皇上已令大理寺与刑部一同协助,那我们便不可失了礼数与分寸。此事关系重大,需与这两位大人共同商议,方能确保调查万无一失。”说罢,他转身面向众人,神色严肃地吩咐道:“你们且各司其职,按方才所定之策迅速展开行动。我即刻前往大理寺与刑部,与两位大人会面,共商此案细节。”言罢,顺天府尹整了整衣冠,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带着几名得力随从,径直出了顺天府衙门。一路上,他心中盘算着与大理寺卿、刑部尚书见面时该如何阐述案情,又该如何协调三方力量,以确保调查高效且有序。顺天府尹的马车在青石板上疾驰而过,马蹄声与车轱辘的滚动声交织成急促的节奏。车内,他反复梳理着案情脉络,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份记录赵虎口供的密函。车窗外,天色渐暗,暮色如墨般浸染着整座皇城,却掩不住他眉宇间那抹凝重的忧色。“大人,大理寺到了。”随从的声音从车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顺天府尹整了整官袍,缓步下车。大理寺门前,两尊石狮威严矗立,朱红大门敞开着,仿佛在无声宣告着律法的庄严。他刚踏入门槛,便见大理寺卿已迎了出来。“府尹大人,久仰久仰。”大理寺卿沈青岳拱手作揖,面上带着一丝客套的微笑,但眼中却难掩对这桩大案的好奇与重视。“沈大人客气了。”顺天府尹还礼,随即压低声音道,“此案事关重大,皇上已下旨由我等三方共查,还望寺卿大人不吝赐教。”两人并肩而行,穿过回廊,步入一间静谧的议事厅。厅内,刑部尚书楚执律早已等候多时,见他们进来,起身相迎。“三位大人齐聚一堂,想必对此案已有定夺?”刑部尚书楚执律开门见山,目光在三人之间流转。顺天府尹谢和清了清嗓子,将案情从头至尾细细道来,从赵虎的口供到怀郡王的嫌疑,再到皇上的震怒与期望,无一遗漏。他说完,厅内一时静默,只余窗外风声呼啸。“依我看,”大理寺卿率先打破沉默,“赵虎既咬死怀郡王不放,那便从怀郡王身边人查起。他近期的行踪、交际,尤其是与赵虎有无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都需查得清清楚楚。”“寺卿大人所言极是。”刑部尚书点头附和,“同时,赵虎的家人也不能放过。若他真因家人而守口如瓶,那家人便是突破口。但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顺天府尹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赞两人老辣。他接着道:“审讯赵虎一事,我亲自来。他嘴硬,但并非无懈可击。我欲以怀郡王之事为饵,试探他的反应,或许能从中找到破绽。”三人又就调查细节、分工协作等方面深入讨论了许久,直至夜幕降临,才终于敲定了最终的调查方案。“此事关系重大,我等需齐心协力,方能不负皇上重托。”顺天府尹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两位大人。“那是自然。”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齐声应道。三人相视一笑后,顺天府尹谢和率先开口:“既然方案已定,那咱们便即刻分头行动。我回顺天府准备对赵虎的审讯,沈大人安排人手彻查怀郡王身边之人,楚大人则负责盯紧赵虎家人动向,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大理寺卿沈青岳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严谨:“府尹大人放心,我这就安排得力之人,定将怀郡王近期的行踪、交际查得水落石出。若有任何发现,第一时间与二位大人通气。”刑部尚书楚执律亦神情肃穆:“赵虎家人那边,我会安排经验老到的暗探,以各种隐蔽身份接近,务必从他们日常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突破口。”言罢,三人各自带着随从,匆匆离开了大理寺议事厅。夜色如墨,皇城的街道上灯火摇曳,仿佛预示着这场调查背后隐藏的重重危机。:()公主和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