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晴把带来的东西放到桌上,摸了摸他的额头,很烫。高烧又咳嗽,很容易发展成肺炎。“小海,穿鞋,我带你去看病。”孙海裹着棉被,不愿去,“不用去医院浪费钱,我睡一会,出出汗就好了。”去医院要花钱,爷爷生病都是这样做的。林晓晴语气变得严厉,“你要是不去,以后就别去婶娘家了,也别叫我婶娘了。”孙海急红了眼,“不,婶娘,我去,我这就穿鞋,咳咳。”林晓晴带孙海去了驻地的卫生所。一量体温,三十九度八。医生听完诊,埋怨道,“怎么现在才来,这肺部都有杂音了,再晚来一天,非得烧成肺炎不可。”“不怪婶娘,是我自己不想来医院的。”孙海辩解道。护士给挂了水,林晓晴让孙海睡一会。自己去了趟食堂,跟孙林说一声。听到孙子差点肺炎,孙林的腰更弯了,一脸自责,“都怨我,他说只是有点咳嗽,没大碍,我就没放在心上,想着可能是着凉了,捂一捂,发发汗就好了。没想到这么严重··”孙林这么大年纪,每天来回二三十里路来驻地食堂干活,累的不行,挣得钱也只够爷孙俩生活。哪能顾得上那么多。“您也别太担心了,医生说了,来的及时,输几天水就行了。”“对亏了你林同志,要不是你,小海他。”孙林一想便觉得后怕,儿子已经没了,要是小海有个三长两短,他这条老命还怎么活。孙林说着便要给林晓晴下跪谢恩。林晓晴赶紧扶住他,“大爷,不用,您别这样,我受不起。小海是个好孩子,可人疼,我也喜欢他。”孙林揉了揉湿润的眼角,“遇到你们两口子,是小海的福气。”“小海先在我那住几天吧,家属院离卫生所近,输水方便,等他病好了,再回去。”孙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布包,掏出五块钱三毛钱给林晓晴,说是孙海的医药费。“不够的等发了工钱,我再补上。麻烦你看顾小海了。”林晓晴拿了三块,“要不了那么多,这些就够了。”孙林又塞了两块,“麻烦你照顾小海我已经很惭愧了,不能再让他白吃白喝,这年头,谁都不容易。”林晓晴只好收下钱。有人在喊孙林干活,林晓晴便走了。经过供销社,她买了五尺的黑色粗棉布布料。供销社也有布料,只是款式和质量比不上县城的百货商店。供销社已经没有肉了,林晓晴买了三斤大骨头。大骨头上的肉被剔的很干净,两分钱一斤。虽然没有肉,但用来熬汤还不错。一到冬天,大骨头比肉还受欢迎。肉不舍得经常吃,但可以买大骨头熬点骨头汤,给大人孩子解馋。孙海得知这两天在林晓晴家住,瘦弱的脸上绽放出喜色。“真的吗?我真的可以住你家吗?”孙海问了好几遍。“真的,住到你养好病。”孙海像是想起什么,突然说,他还是回家比较好,“我要是不回去,爷爷会担心我的。”“回去太远了,你明天还要输水,我跟你爷爷打过招呼了,他知道的。”孙海低头揪着衣角,“可是,我,我好久没洗澡了,会把你家的东西弄脏的。”林晓晴蹲下身,握住他的肩膀,“没关系的,脏了再洗干净就好啦。东西本来就是给人用的。等你病好了,我让人带你去澡堂洗澡。”孙海听话的点了点头。回到家,林晓晴让他去休息。但孙海一直跟在她屁股后面,要帮忙。“那你帮我烧火吧,烧火暖和。”铁锅里咕嘟咕嘟炖着骨头汤,林晓晴弯腰在擀面条。小小的灶房里弥漫着香气和雾气,孙海觉得眼睛酸酸的。他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家里煮饭。爷爷坐在小板凳上烧火,他窝在爷爷怀里玩,妈妈在一旁切菜做饭,爸爸上工回来,在院子里喊他的名字。现在,他连爸爸妈妈的脸都记不清了。不过,现在有林婶娘对自己好。他觉得也很幸福了。孙海吸了吸鼻子,认真的烧火。小孩子太瘦了,林晓晴给他在面条里窝了两个荷包蛋。骨头汤用灵泉水熬的,撇了油,喝着一点也不油腻。林晓晴留了一盆,用来明早做蛋花汤。孙海吃了一小碗面,两个鸡蛋,林晓晴便不再让他吃了。“你现在生病,不能吃太饱。”吃完饭,孙海主动收拾碗筷。见他精神头不错,林晓晴便没阻拦。她理解孙海的心理。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最怕的是自己没用,总是通过干活、勤快,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寄人篱下的时候。晚饭的余温,把炕烧的热乎乎的。林晓晴给他铺了个床褥。孙海却不愿意睡,“我穿着衣服睡就行了,炕热乎着呢,不用睡褥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穿着衣服睡不舒服,这套褥子本来就是闲置的,放着也是放着。你要是不听话,婶娘要生气了。”一听她要生气,孙海麻溜的脱了外套,躺了进去。“你先站起来,我给你量量尺寸。”她在供销社买了五尺布,空间里种的棉花也收成了。正好给孙海做件棉袄。孙海乖乖地伸胳膊,让她量尺寸,小声问,“婶娘,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不怕我克你嘛?”林晓晴在纸上记下尺寸,轻声回,“因为你是个好孩子呀,婶娘:()子女不孝,重生后她嫁绝育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