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后,两人一同走出了议事堂,朝着正厅方向缓步而行。
诸葛亮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怡然自若的神态,只因他深知如今火候己至九分,还差最后一缕东风。
然而,此刻孙权心中确如鼎沸。
方才诸葛亮剖析曹军“远来疲敝”、“不习水战”之言,犹在耳畔回响。
他侧目打量这位声名鹤起的卧龙先生,但见其儒雅云淡,行走时衣袂翩然似欲乘风,眉宇间透着一股自信与智慧。
这般风仪,较之周瑜的英姿勃发、鲁肃的敦厚持重,别有一番超然气度。
孙权心中不由得暗自赞叹:“此人果然非同凡响,难怪刘备如此器重,不愧为‘卧龙’,若能在吾麾下,何愁大事不成矣!”
此时,正厅内熏香缭绕。
周瑜、鲁肃与张昭等人正各自低语,忽见孙权携客而入,众人心中皆是一惊,急忙起身行礼。
特别是张昭等人瞥见孙权身侧的那名白袍纶巾之士,那副淡然自若的神情后,便暗自猜测起来。
“莫非联盟己成?”
可周瑜却不这样认为,以他对孙权的了解,对方多半是另有筹谋。
“仲谋所虑之事……难道?”
念及此处,他眼中精光一闪,打算先旁观一番再作计较。
“诸君久候。”
孙权见众人己等候多时,也不多言,行至主位,便抬手示意众人落座。
他目光扫过厅内,首至看向跪坐在诸葛亮身侧的青衫少年后,不由自主地多停留了片刻。
“子敬,这少年郎是……”孙权看着气度不凡的苏烈,心中略感诧异。
鲁肃趋步上前,连忙解释道:“回主公,此乃诸葛先生随行侍从,苏烈,苏定方。”
孙权闻言,眉峰微挑,心中惊讶更甚。
“侍从?”
他的确没想到气质如此出众的少年,竟是一侍从?
随即,侧首望向诸葛亮说道:“不想先生身边竟藏着这般人物,当真令人羡慕。”
“哪里哪里,将军谬赞。”
诸葛亮摆了摆手,向孙权说道:“苏小郎实为亮之挚友,此番欲见识江东英豪风采,故而假作侍从与亮同行。其才学韬略,亮常自叹弗如。”
话音未落,席间忽传一声轻响。
但见秦松手中酒樽倾覆,其面色微僵,显然方才辩论时吃了暗亏。
鲁肃趁机向孙权俯身耳语,将少年如何驳倒江东群儒的情形一一道来。
“主公有所不知,方才苏小郎与张公等人论及曹军之势,其言如刀,甚是犀利,而且句句切中要害,令众人哑口无言。”
“甚么?”
孙权越听越是心惊,再度望向苏烈时,目光己带上几分热切。
他完全未曾料到,这少年竟如此胆识与才华,能在张昭、秦松等江东名士的围攻下游刃有余?
“此子不凡,他与孔明若能为吾所用,何愁江东基业不固?”
诗曰:
赤壁风云起苍黄,卧龙舌剑震华堂。
吴主沉吟抚剑叹,汉臣妙策定危邦。
少年英气惊西座,老将韬光敛锋芒。
江东水暖旌旗动,一炬千秋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