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刘备含笑道:“宪和,可是对此人感兴趣?”
“呵呵,自然。想吾简雍曾周旋于诸侯之间,对纵横之术亦略知一二,可从未想过‘舌战群儒’,这让吾如何不好奇。”
帐内其余人等听到此话,也都纷纷露出好奇的神态。唯有关羽依旧沉默,但抚须的手指微微发颤,泄露了内心的波澜。
于是,陈瑜就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把他从那日如何将苏烈从江中捞起,之后又如何与其共抗水匪突袭,再到柴桑太守府内舌战群儒,与周瑜和鸣等事迹,都绘声绘色地讲了出来。
刚开始,反应最大的人便是关羽、张飞等一众武将了,特别是当他们听到陈瑜口中所说的“一刀斩盾”。
“甚么‘一刀斩盾’,陈都尉莫不是在戏弄吾等?”
陈瑜听到张飞的质问,连忙解释道:“确有其事。瑜虽未亲眼所见,但吾麾下的都伯黄子均等一众士卒却皆是亲眼所见,且有战场上残留的盾牌亦可证明此事不假。”
“某纵横半生,除吕布外未闻有人能斩盾如切腐木。”
关羽的突发感慨,让陈瑜心中一惊,额头不觉间沁汗而出,“关将军明鉴。瑜愿以项上人头作保。那盾牌残片现仍在楼船上,将军可随时查验。”
关羽闻言,摆手示意对方不用在意,他并不是怀疑其所言之事,而是由衷的感叹。
他关羽戎马半生,见过的冲阵猛将不少,唯有自己与那反复小人吕布做到过“一刀斩盾”,纵是他最为欣赏的张飞、张辽都做不到此事,而今却有一名少年做到了。
紧接着,糜竺、孙乾等人又从陈瑜口中听到了“百家术”、“三十六计”、“伏龙吟”……等词汇,惊得他们倒吸冷气。
简雍更是首接跳了出来:“此子当真有这般能耐?”
旋即,他又对刘备拱手说道:“若真如陈都尉所言,此子可谓是文武双全,堪当大用。”
刘备若有所思地捋须,他又想起诸葛亮信中之言——“定方心系汉室,且对主公仰慕己久”。当时只当是客套,如今看来……
“主公。”
孙乾突然插话,“这苏烈既能文能武,又得孙权赏识,会不会……”
刘备明白他的顾虑,朗声笑道:“公佑多虑了。若他真如孔明与子璞所言,乃忠义之士,吾自当以诚相待。”
说着,他便看向陈瑜,“听闻这苏小郎曾以诗明志,可是汝方才提到的《侠客行》?”
陈瑜闻言,眼中闪过异彩,好似与有荣焉一般,兴奋道:“正是《侠客行》,此乃苏小郎在江东宴席上所作,如今己传遍了柴桑城。”
随后,他就将全篇诗文抑扬顿挫地念了出来。
“彩!”
刘、关、张三人顿时喝道。
刘备更是拍案叫绝,他瞬间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幽并做游侠儿的岁月。
“好一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子类吾!”
诗曰:
江左雄才剑气横,楼船夜雪照吴旌。
舌生珠玉惊儒客,刀破贼匪震敌营。
妙算能安烽火乱,奇谋敢向虎狼行。
侠心未改扶汉志,烈骨犹存讨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