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汉末风云之独霸三国 > 第14章 源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自信(第1页)

第14章 源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自信(第1页)

诸葛亮略一沉吟,才缓缓开口:“儒家讲‘仁者爱人’,法家讲‘以法治国’,道家讲‘无为而治’,阴阳家讲‘天人感应’。苏小郎以为,这西家学说,何者为先?”

原本自前汉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逐步成为了大汉的意识形态,从而结束了汉初“黄老之学”主导的局面。

可诸葛亮并非寻常儒生,他遵循的是外儒内法,同时还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说是知晓百家也不为过。

故而才有此一问。

“这话好熟悉!好像《寻秦记》中也有类似的桥段。”

苏烈初闻此言,心中微微一怔,他知道这问题只是一道前菜而己,若是连这个都答不上来,还何谈以后。

稍一思索,便答道:“先生所问,烈以为西家各有其长。儒家重礼教,以仁为本,可安民心;法家重刑名,以法为纲,可定国策;道家重自然,以无为治,可顺天时;阴阳家重天象,以阴阳五行推演,可测吉凶。然烈以为,治国之道,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若天下大乱,当以法家为先,以严刑峻法震慑宵小;若天下初定,当以儒家为先,以仁义教化百姓;若天下太平,当以道家为先,与民休息;若天象有异,当以阴阳家为先,趋吉避凶……”

说着,苏烈顿了顿,目光微转,似在回忆什么,又道:“治国如烹鲜——烈以为,当视火候添柴撤薪。秦末乱世当用法家烈火,文景之治需道家清泉。今汉室倾颓则用……”

话音刚落,诸葛亮便点头赞许道:“苏小郎见解独到,不拘一格,甚善。”

对于苏烈的回答他是颇为满意的,而且少年侃侃而谈的样子与襄阳马氏幼子实在太像,那也是一名让他印象深刻的少年郎。

见猎心喜,诸葛亮又将墨、名、农、杂、医等诸多百家学术一一提及,从《墨子》到《公孙龙子》,再到《吕氏春秋》,苏烈皆能应答如流。

但凡开篇几段的内容,他都能言之有物,并结合后世观点加以阐释,反倒让诸葛亮深感意外,心中惊叹:“此子学识竟如此广博,实乃奇才也!”

然而,当他深入追问时,对方的短板便暴露无遗。苏烈虽能泛泛而谈,却无法深入剖析,很多时候连原文内容都一问三不知,显然只是略知皮毛。

诸葛亮眉头微皱,心中疑惑渐生,“眼前这少年郎究竟是奇才还是庸才?若论学识广泛,元首、公威等人皆不如此子,而且就方才所谈之言论,这小郎所读之卷,怕早己过万……”

沉默片刻后,诸葛亮继续问道:“百家之中,小郎可有所长?”

这么一问,倒是让苏烈有些犯难了。他前世三十多年的人生,所学甚杂,比之今世,可谓包罗万象。

可若论专精,他作为一个文科毕业的设计师,最擅长的无非是画画和设计,还包括一点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识。其余像文学、音乐、摄影和运动等等,不过是他的兴趣爱好罢了。

“要是随口胡说,尔后再被难住,岂不是贻笑大方,在诸葛丞相面前出丑?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思来想去后,苏烈才开口答道:“算学乃烈所长,兵法次之,纵横为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深知要在这乱世中立足,唯有这般,方才能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

而且他对此颇有自信。

作为一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他的数学能力足以碾压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至于兵法,他确实读过不少相关著作,也了解许多历史上的经典战役,算是“有备而来”,属于吹牛打了草稿的那种。

而且在后世网络上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就算你是个普通人,只要是出生在中国,他的潜力都是相当巨大的“皆有名将之风”。因为中国人基本上都懂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哪怕不知道里面的具体内容,但是在生活中无意间都会用上一二。

“既如此,那亮便再出几道算学,望小郎解惑。”

诸葛亮眼中惊喜一闪而逝,笑了笑,又拿出了几道关于粮草统计的题目。

题目虽不算太难,但解答颇为耗时。他本以为苏烈就算能解出,也要一定时间。

谁知对方仅用几个呼吸的时间便给出了正确答案,表现得游刃有余。

“算学一道非吾等儒生之所长,未曾想这少年……”

诸葛亮见状,也不禁起了好胜之心,接连出了几道更难的题目。

然而,苏烈靠着心中默算,还依旧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正确率,答题速度更是丝毫未减。

这一点,连诸葛亮自己也难以做到。

几番较量后,他也不得不折服于苏烈的算学能力。

风水葬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没想到苏小郎如此精于算学,就此一道便足以称雄于当世。”

苏烈闻言,心中不由得自鸣得意起来,“丞相,就算你拿《九章算术》来考我也不带怕的!”

但表面上却还是摆出一副十分谦逊的模样,“先生过奖了,烈愧不敢当。”

诸葛亮对此也只是笑了笑,没有在和苏烈客套,他现在对这少年的兴趣是越来越大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