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那场看似胜利的对峙,并未给我带来片刻安宁,反而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之下,是更深、更冷的暗流。
皇帝的金口玉言和百两赏赐,如同在我身上烙下了一个鲜明的标记——一把好用,且正被使用的刀。
这让我在王府内外的处境,愈发微妙。属官们恭敬中带着更深的疏离,而来自暗处的视线,似乎也更加冰冷刺骨。
连续几日,我都埋首于更多的卷宗之中,试图从那两条被斩断的线索旁,找到新的突破口。
精神的高度紧绷和无处不在的孤立感,让我身心俱疲。
也正是在这时,边关大捷的消息传回了京城。
骁骑将军萧煜,以少胜多,奇袭敌寇王庭,俘获敌酋,凯旋还朝。
捷报传开,举城欢庆,冲散了连日来朝堂上因漕案而起的凝重气氛。
陛下龙颜大悦,下令设宫宴犒赏功臣。
我知道,这场盛宴,于我而言,恐怕又是麻烦事。
赴宴那晚,我换上了符合规制的礼服,与王妃凌清月同乘一车。
车内空间宽敞,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默。
她依旧是一身清冷,华美的宫装衬得她容颜绝世,却也像在她周身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冰墙。
自漕案以来,我们之间似乎只剩下这公事公办的同行,再无其他。
我偶尔会想起那日晨练时她冰冷的训斥,心中苦涩与无奈交织。
进入宫殿,灯火辉煌,觥筹交错。
文武百官,勋贵宗亲,悉数在场。
我与凌清月的位置不算靠前,但也不算偏远。
她在我身旁落座,姿态优雅,目不斜视,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与她无关。
首到萧煜的出现。
他在内侍的高声唱喏中,身着玄甲,外罩锦袍,大步走入殿中。
年轻,英俊,眉宇间带着边关风沙磨砺出的锐气和战场上淬炼出的杀伐之气。
他跪拜谢恩,声音洪亮,意气风发。皇帝当众褒奖,赐下厚赏,恩宠备至。
我能感觉到,自他进入殿内,投向我这边的目光就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探究和……看好戏的意味。
我隐约听过一些传闻,萧老将军与己故的凌老将军是生死故交,这位萧小将军,自幼便倾慕凌清月。
果然,在向皇帝和几位重臣敬酒后,萧煜端着酒杯,径首朝着我们这一席走来。
他的目光先是落在凌清月身上,那眼神瞬间变得炽热而复杂,带着毫不掩饰的倾慕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
随即,他的视线转向我,那炽热迅速冷却,化作了一种审视,一种居高临下的打量,以及毫不掩饰的质疑。
“末将萧煜,敬王妃,敬……莫大人。”
他举起酒杯,声音依旧洪亮,但落在“莫大人”三个字上时,却带着一种刻意的疏离和某种难以言喻的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