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查漕运,揪贪官,他还可以认为是运气和背后有人指点。
但来到这北境之后,短短时间内,制定新规,改良工具,雷厉风行地处置贪吏,甚至能让自己那个眼高于顶、脾气火爆的副将赵莽都暂时闭上了嘴……这一系列手段,可就不是简单的“运气”能解释的了。
“当然不用我猜,背后肯定是我的宝贝女儿强势镇压。”
尤其是这后勤转运的成效,是实打实的,做不得假。
这首接关系到前线数万将士的生死和整个战局的走向!
“这小子……”
凌啸天低声自语,嘴角几不可查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常年冰封般的眼神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欣慰。
“倒还真有几分……急智和魄力。清月那丫头,眼光……似乎也没那么差。”
他沉吟片刻,走到书案前,铺开信纸,研墨提笔。
他没有写奏章,而是写了一封私信,封好后交给最信任的亲兵队长,沉声吩咐:“派人,以最快速度,亲手交到大小姐手中。”
---
千里之外的京城,金銮殿上。
又是一次朝会。
与之前北境军报传来时的凝重压抑不同,今日殿内的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皇帝陛下高踞龙椅,手中拿着一份来自北境的八百里加急捷报(主要是汇报后勤保障成果及前线稳定情况),脸上带着许久未见的、真正舒心的笑容。
皇帝对凌将军坐镇前线很是放心。只要后勤粮草补给充足。那这场仗就是胜。
“众卿!”
皇帝的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喜悦,“北境传来捷报!齐王莫离,赴任北境粮草督运使以来,革除积弊,推行新规,改良工具,肃清蠹虫!
首批严格按照新法运转之粮秣,己提前、足量、低损耗运抵黑水河大营!前线将士士气大振,防线稳如磐石!
凌啸天将军亦来信,盛赞此举解了燃眉之急!”
他将捷报传递给殿前太监,示意宣读。
当听到“损耗率不足半成”、“提前一天半抵达”等具体数据时,殿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声!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深知后勤转运之难的老臣,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足半成损耗?这……这怎么可能!”
“以往北境转运,损耗三成都算少的!齐王殿下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还有那新式运具,据说极为省力高效……”
“看来,齐王殿下于实务一道,确有非凡之能啊!”
赞誉之声,此起彼伏。与莫离交好或有眼光的官员,自然是与有荣焉;而那些中立或曾经观望的,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异军突起的年轻亲王。
皇帝满意地看着殿下的反应,目光扫过站在前列、脸色看似平静、但袍袖下双拳却悄然握紧的瑞王,心中更是快意。
他需要平衡,需要能制衡瑞王的力量,而莫离的出色表现,无疑给了他更多的选择和底气。
也算是给大家伙敲个警钟。
“齐王莫离,忠勇任事,才干卓著,于国于民,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皇帝朗声道,“待北境战事平定,朕定当论功行赏!”
朝会在一片对莫离的赞叹和对皇帝英明识人的歌颂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