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春色满棠免费阅读 完整版全文 > 第494章 叛军入京来了(第1页)

第494章 叛军入京来了(第1页)

“你小弟跑了,京中不知是否还有人与武王有勾结,若有,得知你小弟跑了,传消息给武王,你小弟恐会落入他们手中。”

姜心棠入了御书房,急急对儿子说。

萧暮见母后来,快速起身从御案后面走出来:“母后放心,梁氏那些宗亲,儿臣早就派人盯着,他们无法向京外传消息。”

他正愁没理由收拾这些旧朝宗亲,若他们敢不安分,被他抓到把柄,他会全部除去。

姜心棠来找儿子,就是为了这事。

听儿子说已经派人盯着梁氏那些宗亲,她本应。。。。。。

“老师:

我叫阿妹,今年十九岁。我不知道自己生在哪儿,只记得小时候被人用红布条绑着手腕,从一辆黑面包车上拖下来。我在矿洞里挖了五年石头,没名字,也没人叫我名字。后来阿?教我认‘女’字,她说这个字像一个人站着,不是跪着。我哭了很久。现在我能写自己的名字了??阿妹,两个字我都练了一百遍。我不再是‘那个丫头’了。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也能算一个人。”

信纸背面贴着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是个瘦弱的女孩,站在简陋的帐篷前,手里举着一块木板,上面用炭笔写着:“我叫阿妹。”

林小禾久久凝视着那两个字,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仿佛能触到那个遥远女孩颤抖的手。窗外,夜校的灯光一盏盏亮起,走廊上传来学员们轻快的脚步声,有人低声念着拼音,有人互相纠正发音,还有孩子趴在母亲膝头,跟着读“爸、妈、我”。

苏晓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叠文件。“刚统计完这季度的流动夜校数据。”她将资料放在桌上,声音低而沉,“三十七个教学点,覆盖一万两千余人次。其中百分之六十八是四十五岁以上女性,识字率从最初的不足百分之五提升到现在的三成以上。”她顿了顿,“但最让人动容的,是一个甘肃站点的反馈??他们组织了一场‘名字仪式’。”

“名字仪式?”林小禾抬眼。

“对。”苏晓点头,“村里八十岁的其木格老人,在学会写自己名字后,带着全村二十多位从未上过学的女人,跪在祖坟前,一个一个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旁的石块上。她说:‘我们活着时没人记,死了不能再被忘了。’”

林小禾闭上眼,喉咙发紧。良久,她轻声道:“把这段录下来,放进《名字的战争》第三讲。”

苏晓应了一声,又犹豫道:“还有一件事……今天早上,有个男人来找你。”

“谁?”

“说是沈云岫的学生,姓赵,叫赵怀安。七十八岁,从贵州独山来的。他说他有东西要交给你。”

林小禾心头一震。沈云岫一生授徒无数,但真正留下记录的不过十余人。她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曾见过这个名字??当年桐木坪夜校被迫关闭那晚,是他冒雨护送林素心出村,途中被村民围殴,左腿落下终身残疾。

“他人呢?”

“在外面等。不肯进屋,说要亲眼看你读完那封信才肯走。”

林小禾立刻起身出门。庭院深处,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立于海棠树下,背影佝偻却挺直如松。听见脚步声,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林小禾脸上,嘴唇微颤。

“你是……小禾?”他的声音沙哑,带着西南口音。

“是我。”林小禾快步上前,“赵老师,您怎么来了?”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本残破的笔记本。封皮早已脱落,内页泛黄卷边,有些地方甚至被水渍泡烂,但仍可辨认出清瘦刚劲的字迹??正是林素心的手书。

“这是……”林小禾双手接过,指尖微微发抖。

“你母亲最后一年的教学日志。”赵怀安缓缓坐下,喘了口气,“那年冬天,她病重不起,还在灯下抄写识字卡片。我每隔三天去一趟桐木坪,替她送教材、收作业。最后一次见她,她把这本子塞给我,说:‘若有一天有人回来接着办夜校,请把这个交给她。’”

他看向林小禾,“我一直等着。等了六十年。”

泪水无声滑落。林小禾紧紧抱着那本日志,仿佛抱住母亲尚存余温的躯体。她翻到末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

“今日授课《我字歌》。孩子们齐声念:‘我是我,不属天,不属地,不属于任何人。’有个小女孩问我:‘老师,如果别人非要改我的名字呢?’我说:‘那你就在心里大声喊自己的名字,喊一千遍,一万遍,直到它长进骨头里。’”

她忽然明白,为何母亲临终前反复呢喃“她们该有名字了”。那不是遗憾,是嘱托;不是哀叹,是火种未熄的执念。

当晚,她彻夜未眠,逐页扫描这本日志,并在每一页附上注释。当她翻到最后一页夹层时,发现一张折叠极小的纸片。展开后,竟是一页族谱残页,上面用朱砂圈出十几个女性名字,旁边标注生卒年月与事迹。其中一个名字被重重圈起??林素心,旁注:“女,字昭明,通诗书,倡女子识字,为民所驱,卒年四十九。”

“昭明……”林小禾喃喃念出这两个字。她从未听任何人提起过母亲的字。在旧时,取字是读书人的标志,女子得字者寥寥无几。这意味着,母亲不仅识字,更是被师长正式承认为“士”的存在。

她猛然想起《女性与字》书中收录的一段民国档案:19年,湘南女子师范曾授予三位女毕业生“字”,以示学术认可。其余二人均已早逝无考,唯一名单记载:“林氏素心,字昭明。”

原来,母亲一生都在对抗遗忘。而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道印记,竟藏在这无人知晓的角落。

第二天清晨,林小禾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她将族谱残页投影在墙上,声音坚定:“我们启动‘昭明计划’??联合各地文史馆、档案局、民间修谱人,系统性搜集、修复、补录女性族谱信息。不仅要找回名字,更要还原她们的生命轨迹。”

苏晓问:“如果家族拒绝呢?”

“那就另立一部《她谱》。”林小禾说,“由我们来记。谁说历史只能由族长书写?我们可以让千万个普通女人的名字,汇成另一部血脉之书。”

陈砚点头:“技术上可行。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开放数据库,允许后代上传女性先辈的手稿、口述、证件、书信。哪怕只有一个名字、一句话,也要让它存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