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三国的句子说说心情 > 10 看董胖当领导 治天下还是过家家(第2页)

10 看董胖当领导 治天下还是过家家(第2页)

刘协玩儿一样就当了皇帝,党人玩儿一样就平反了!东汉血腥的党锢之祸,最后的终结者,居然是董卓!

干了这件大好事,董卓自觉脸上冒了金光,还跟宾客们说:“你们瞧瞧,咱家这相貌,是不是天下最尊最贵的!”自觉是大汉朝头号吉祥物了。

宾客跟伪董秘们,都忙不迭地点头:是是是……董公真是天下第一大贵人!

干完了这件“第一大好事”,董卓更起劲了,还有啥好事?咱家接着干。

这时,凑到董卓跟前的伪董秘们,其中有两位,一个是侍中周毖,一个是城门校尉伍琼,这两位都是名士,也是袁绍的朋友。

这俩装成董秘的贴心样儿,跟董卓说:“明公想进一步得天下人心,必得重用有声望的名士啊!”其实,有声望的名士大多都是世族,重用这些名士,正是袁绍这些世族大家的需要。

董卓又转转眼珠,心想,有理。现在世族确实牛,想坐稳位子,他们的支持绝对有用!何进不就招了一帮这样的人嘛!

于是,董卓一挥手,去给咱家招名士去!那个谁,何顒、郑泰,你俩在名士里混得不错,你俩去招!

何颙、郑泰,我们已经比较熟了,都是袁绍一伙的。袁大公子真是无处不在啊!

何颙、郑泰招来了谁呢?

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全都既有德行又有才学。而且,这个名单,几乎是打了水印的,一个金光闪闪的名字,就在名单的背后若隐若现,它就是颍川。荀爽、陈纪、韩融,全来自颍川。颍川荀氏、颍川陈氏、颍川韩氏。

我们说过,三国最顶尖的两个世族,一个是汝南袁氏,一个是弘农杨氏,再往后数,第三名和第四名。恐怕就是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了。荀氏和陈氏,都是在汉末三国时走向鼎盛的,相对于老牌的袁家和杨家,他们该算新生代,正蓬勃兴起呢。荀家最出名的,是倾倒了不知多少后人的荀彧;陈家呢,最牛的是给曹丕搞了九品中正、当了魏国首席宰辅的陈群。当然,他们家族里的炫靓角色实在太多,绝非只有这二位。关于荀家和陈家的名人故事,我们后面还会细说。

总之,何颙、郑泰报上的这份名单,含金量极高,荀爽和陈纪,都是顶尖的颍川俊才,韩融也是他们那个圈里的。只有申屠蟠是陈留人,但也名声极好,学问倍儿棒。这几位大才,除了申屠蟠真坚决,够有胆儿,没听董卓的征召,剩下的三位,在接到调令后就赶紧上路了。关键董卓放话“能族人”啊!大家还是识实务点儿吧。

于是,非常传奇的故事就发生了。

这几位里,名声最响的是荀爽,号称“荀氏八龙”之一,董卓听伪董秘们一夸,哦,既然荀爽这么牛,就得让他当大官啊!这才显得我老董有眼光、有见识嘛!可是,荀爽现在是布衣,也不能一上来就给他个三公呀!不过没关系,董卓有创意,既然蔡邕三天内能连升N级,荀爽当然也不在话下!

董卓先任命荀爽当平原相,让荀爽出发上任,结果荀爽刚走到宛陵,还没到任呢,朝廷第二道任命就来了,提拔荀爽为光禄勋,到朝廷任职。荀爽赶忙又改道洛阳。等当上光禄勋,只干了三天,连衙门在哪儿还没记清呢,第三道任命又下达了,拜荀爽为司空!当上三公,成了宰相!

荀爽打从家乡出来,到干上总理级别,前后一共93天。而且,这93天,还主要是耽误在路上的。如果他住在洛阳,那从白丁到三公,肯定10天都超不过!这是不是史上最快的逆袭?有老董在,真是没啥事不能想象!太有创造力啦!

荀爽当了三公,董卓倒比他还美,脸上更金光四射了。好啊!还有什么人才推荐?咱家一并办了!

伪董秘周毖和伍琼一看,董卓这货真好哄啊!立刻目光闪烁地又凑上来了,一边称颂老董的“美德”,一边接着推荐。当然,全是他们看着顺眼,跟他们一伙的,我们观摩一下名单:

韩馥:冀州牧;

刘岱:兖州刺史;

孔伷:豫州刺史;

张邈:陈留太守;

张咨:南阳太守。

熟悉三国的朋友看到这个名单,有没觉得挺眼熟?这根本是后来天下英雄讨董卓的联军阵容嘛!除了一个张咨被孙坚给杀了,剩下的都是讨董干将!原来,周毖和伍琼这俩伪董秘,给老董推荐的“人才”,都是“反董联盟”里的!他俩哪还是董秘,连“伪”的都不能算,该叫“董害”才对!

后来,董卓也回过了味,发觉自己被这俩给耍了,于是等到袁绍带领联盟一反,他立马把两人都给杀了。周毖和伍琼,实在该算打入敌人内部、与凶残的敌人周旋、把敌人玩得团团转、最终为光荣的讨董正义事业牺牲的“革命先驱”了。

当然,现在两位先驱还活得好好的,继续当他们的“董害”,继续艰苦卓绝的地下工作。

史书说,董卓听了周毖和伍琼的,任用名士俊才,他自己的亲信都不担任要职,只是当中郎将、校尉这样的武职,都不掌大权。貌似老董还挺贤明似的!

其实原因是,在董卓看来,任用这些官员根本就不重要!不过是老董我让你们过过当官的游戏罢了,让你当当三公,让他当当刺史,多好玩!官不就是个名嘛,咱家今天能让你当,明天就能不让你当,这些官职,有个啥用!

最关键的是军队!所以咱家的亲信,才不去当那些没用的官呢!他们得去带兵,咱家有了兵,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官,想族谁就族谁!所以,董卓并不重视这些官职,真快把任命朝廷大员玩成经营类游戏了。

很快,董卓就凌驾于百官之上,当了相国。这时是189年十一月。刘协还特许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说说这几个词。

赞拜不名: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如果有什么事奏请皇上,都由赞礼官先报出这个官的官称和姓名,好让皇上知道是谁。比如,董卓当司空,他上朝奏事,赞礼官就会报“司空董卓奏上”。赞拜不名,就是只报官职,不说名字了。现在,董卓上朝,赞礼官就会报“相国奏上”。是为了表示皇帝对这个官员极度尊重。皇帝的潜台词是:您真是老了不起了!

入朝不趋:古代官员见皇帝,规矩有很多,走路不能是正常姿态,更不能大摇大摆,必须小步急趋,就是把身子弯成大虾状,一溜小跑,速度要偏快,但也不能太快。姿势、速度必须拿捏精准,一个不达标,罪名可非同小可:大不敬!入朝不趋,就是上朝不用装大虾一溜小跑了,像个人样儿地走路就行。在一群虾样儿的大臣里,他董相国可以时刻腆个大肚子。皇帝的潜台词是:怎敢让您老这么麻烦呀!

剑履上殿:古代朝会,官员们上殿时,必须脱鞋,有的朝代甚至连袜子都得脱,见个皇帝,先装大虾,然后还得光脚。像随身的兵器,刀剑什么的,更是不可能带了,必须放在殿外。剑履上殿,就是入朝上殿时,可以带剑,也可以不脱鞋。皇帝的潜台词是:最信任的就是您啦!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真是权臣的顶配!虽然刘邦曾赏过萧何,但历史上大多没这么美好。基本上是傀儡皇帝讨好大权臣用的,比如梁冀、董卓、曹操,都享受了这套豪华待遇。

现在,大汉朝真是董相国的天下了。玩儿朝廷,玩儿官员,董相国还觉得不过瘾,那就接着玩儿!想咋耍就咋耍,想咋祸害就咋祸害。只要咱家有兵,你们能怎样?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