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著名的黑山贼。后来,大佬们逐鹿中原,打成一锅粥的时候,黑山贼没少在里面折腾。
以上是原生贼,基础版,比黄巾起义时只多不少,下面我们再来看高级版。
第二级别:次生贼。
还记得灵帝那道诏书吗?号召大家都去讨贼。所谓的次生贼,其实是灵帝亲手培养的!
比如孙坚、刘备,以及各地的豪强武装。他们砍了小贼,自己却成了更大的贼!当然,那时的孙坚和刘备,都还不至于有贼心,孙坚很可能到死都没生出贼心来。刘备呢,他那个野心是梦想,离现实太远,现在还难以完成到贼心的转化。但他们都有了当贼的能力,都有了长出贼心的条件!
这些次生贼,比原生贼可怕多了。
原生贼虽然数量大,但个体弱,资本劣,眼光浅,哄抢打砸行,要说有眼光地玩政治,有目标地搞战略,他们太低级了,干不来。所以黄巾军又叫“蚁贼”。黄巾以外的小贼更上不得台面,谁听说过成大事的领袖,能起名叫“左髭丈八”的?
但次生贼强悍太多,他们多数是豪强出身,资本优质,即使不是豪强,也早有积累。他们还各有道行,有名的,有钱的,有宗族的,有魅力的,有学问的,这些又吸引来各路人才,愿为他们出谋划策,拼死效力。等他们越坐越大,人才也越来越多。
次生贼,才是真的“贼”,真能搞翻汉室天下的!
为了对付原生贼,灵帝不断地外放军权,甚至是散放,结果自然是次生贼蓬勃崛起,朝廷越来越失去控制。
我们看《三国演义》,有些场面很有意思,比如,武将单挑,两人一上场,必然先对骂。骂什么呢?几乎所有人都以这两字为开场白:“反贼”!
“反贼董卓!”
“反贼曹操!”
“反贼吕布!”
“反贼马超!”
这场面演绎得极好!到后来群雄割据,又有几个不是“反贼”!要论汉室忠臣,除了汉献帝身边那一班老人,再加一位刘虞,再算半个荀彧,当然肯定有漏的,这里不多举了,但绝对是——相当有限!你说刘备不算反贼,他是曹丕禅位后才称帝的,那他自封汉中王呢?献帝当时还在位呢。
说三国里人人是反贼,确实过了,但反贼的比例至少占七八成。几位大佬,都是次生贼!都是从镇压黄巾军开始,从灵帝不断外放权力起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当然,灵帝也有他的无奈,我们这里就不深扒了,一个气数已尽的王朝,无奈多多实属常态。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换个眼光,难道大汉就永远不会灭亡吗?苹果都已经烂到心里,直接扔垃圾桶不是很适当吗?所以,“汉忠”这个词也不一定就是褒义。天下皆反贼,转个角度,也可以称天下皆英雄。就看谁能搞定乱世,谁能给万民带来福祉了。
所以,黄巾起义的最大后果,就是——让从上到下的所有人,都离“反贼”两字更近了,接受起来更没心理压力。叫骂别人是“反贼”的同时,自己也恰恰当着“反贼”。
皇甫嵩的大京观,朱儁的拒不受降,也没吓住天下人的“反”心,当“反”成为常态,那这个国家就已经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