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吸引来的小弟,都有哪些人,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其中如雷贯耳的两位大神,相信不用我开口,您一定已经说出来了——关羽和张飞。
有件事不得不说,其实,大多数喜欢看三国史的朋友,对《三国演义》、对老罗,多少都有点儿不大乐意,因为老罗在演绎历史的时候,有个习惯式爱好,或者说手法,就是完全没心理压力地、把别人的功劳一把撸走,随手放到刘备阵营的各色人物上。其实,您自己加戏,我们没意见,那是演绎历史的空白嘛,但夺人之功,总让人感觉不公平、不厚道。可《三国演义》的诸多故事,从文学角度看,又实在太出彩、太成功了,即使明知是移花接木,也让人喜欢到不行。以至于在教娃的时候,我都不忍心跟他说:你别信,这是假的,主角其实是别人。
比如,温酒斩华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哪个段子不是精彩绝伦!所以最后,我只好跟娃念叨:儿子,记住,这就叫文学,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咱说《三国演义》,就不说历史;咱说历史,就不说《三国演义》……
这里得自罚一下,既然是说历史,本不该多提《三国演义》的,是我先念叨起来。所以唠这一大篇,原因是:虽然老罗在《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有不厚道之嫌,但桃园结义这个段子,我却一定要给他狠狠地点个赞!
这段,演绎得实在太好了!情节紧贴史实,情感拿捏精准,又升华得水到渠成,很自然,很撩人!您在《三国演义》看到的刘关张三人组,就是真史里的刘关张三人组,三人就是那么铁、那么真!
史书说,关羽是河东郡解县人,“亡命”到涿郡,就跟了刘备。《三国演义》说,关羽是因为杀了当地豪强,所以逃命,推测得很合理,以关羽那性子,后来连孙权都一样骂,杀个欺负人的大户实在不算稀奇。张飞呢,跟刘备是同乡,也是涿郡人,从小就跟刘备混。至于是不是杀猪的,就不得而知了。关羽、张飞“并以壮烈为御侮”,就是,这俩人又忠义又有能耐,一块儿给刘备当保镖。御侮,搁现在就是“保镖”的意思。
真是铁哥儿们!刘备跟他俩“寝则同床,食则共器”,一起吃一起睡,有我的就不会没你的;关羽张飞呢,“稠人广众中侍立终日”,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两人叉手往刘备身后一站,威风凛凛地扫视周遭,特甘心地当“保镖”。瞧瞧这哥仨的气场!
不过,这里就有个疑问了:关羽、张飞,论本事都是极了不得的,都是天下公认的“万人敌”,他俩怎么就那么服膺刘备呢?这可不是简单的“谁当大哥谁当小弟”的排座次,而是——谁当主公、谁当臣属的严肃问题。而且,论史上真实的年龄,关羽可能比刘备还大。那这哥仨为啥不推关羽当主公,非认刘备呢?
还得说,咱们先主的家谱信仰,真是金字招牌,虽然,他只是二十四万分之一,跟皇帝血脉的关系极其渺茫,大人物们谁也不会真理他,像袁绍、袁术、曹操他们,当朝的真王爷人家都不放在眼里,还有各路宗亲,刘焉、刘虞、刘繇、刘表等,人家见得多啦,谁也不会把刘备这渺茫的身份当回事,但是……在平民眼里,这渺茫的身份可就有分量了。
举个例子。前两天跟一同事小伙聊天,无意中得知,他家是正儿巴经的钮钴禄氏,我赶紧就把人家刮目相看了一下,“哇!想不到你是贵族啊!以前还真不知道!”这就是“出身”在平民眼里的效果。试想,关羽见刘备,这个“刮目相看”的力度,比我看钮钴禄氏,不知得强出多少!而且,刘备举止间,还就有那个皇族范儿,那个处变不惊的劲儿头!
咱们关大将军,那时只是个内心忠厚的平民,立即就把界限划清了,自己跟刘备不在一个阶层!人家一有身份,二有气场,本来就该当领导,自己就该当小弟!关大将军这心路,同样可以移植给张飞。刘备那300多年的家谱,不是白念叨的,虽然杀入中原后忽悠大佬们差点儿意思,可在平民这儿,那是相当闪耀的!
刘关张混成一体了。他们是真有爱,而且,真是一辈子!
于是,《三国演义》做了恰到好处的升华,推出了响当当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到这里再多说也无力,我们不妨来回味回味这首歌,再感动一把。(话说王健老师的歌词,真是让我倾倒多次了,《三国演义》电视剧绝大部分歌词都是他的作品。)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长矛在手刀剑生辉看我弟兄迎着烽烟大步来
长矛在手刀剑生辉看我弟兄迎着烽烟大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