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三国说说刘雅茹一部 > 04 谁的成长之路不烧脑 洛阳小友成名记(第2页)

04 谁的成长之路不烧脑 洛阳小友成名记(第2页)

从此以后,弟弟袁术就开始了一辈子的恨。我们看后来袁术的出场,除了丧心病狂地自封皇帝,欺负孙家,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怎么骂他哥、怼他哥了。袁术恨袁绍,比恨所有的敌人更恨!一家兄弟做到这份上,也算绝了。

说完了袁本初,我们再来看曹吉利。

其实,曹家的长辈们也是反对吉利整事的。

第一,咱本来就是宦官家底儿,要什么志向?宦官要有志向了,那就出事了。一辈子平安富贵,就是宦官最好的人生。

第二,虽然,咱家祖上不是坏宦官,名声还不错,但咱也是宦官啊,好多世交关系啊,都是宦官这堆里的。现在,你要反宦官,你让咱家可怎么自处?

但曹操不听。跟袁绍一样,他也有他的志气!只是,他的志气比较模糊,的确是这个问题:他一个宦官之后,能有什么志向?敢有什么志向?这一点,他实在比不了他本初大哥。他敢想,或者说能想的事,只能是:我要当个官。也不敢想多大,当个郡太守就行啦。我要在任上好好干,要反宦官,要正风气,让人们都知道我有能耐,有本事。就这么简单,这么实!

说到这里我们就发现了,袁大公子关注的,是天下、是格局、是长远;吉利看到的,只是眼前这条窄窄的路。吉利不是不想看格局,是老天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和资格!所以他就有不了那样的眼光。吉利看到的永远都是“实”的。

其实,这也正是袁绍和曹操最大的区别。袁绍玩得“虚”,也特别擅长玩“虚”,把“虚”的效果发挥到了绝顶;曹操来得“实”,一辈子就认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后把“实”干到了极致。其实,玩“虚”和玩“实”,都很牛。我们不能轻易地论高下。而且,“虚”和“实”,也都有短板,都有事儿干不成的时候。

所以,袁绍和曹操,路子完全不一样。虽然小时候是一对小萌贼,彼此也很有爱,但长大以后,就越走越远了。道不同,那个“爱”也就渐渐冲淡。这也是后来俩人都能下狠手、非要弄死对方的原因。

那现在,袁大公子折节下士,成功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吉利又在干什么呢?

曹操是真郁闷。看着袁绍那光芒,更衬得自己脸黑了,就连长相都跟人家差几个等级。来拜访结交的,都是冲着袁大公子,谁答理他曹吉利!好不容易认识的这几个,也是因为蹭了袁绍的人气。

曹操已经认定袁绍是带头大哥了,现在,大哥真比他牛。他必须跟着袁绍混。但只当个跟班,吉利是肯定不满足的,他也要整事,不干点儿啥不罢休!

曹操整事的思路,还是没有变,两个字——闹腾!跟小时候一样。其实有点没新意。关键是他还没找到新出路,新方式,只好故技重施。

东晋学者孙盛在《异同杂语》里记录了这个故事。

话说有一天,曹操偷偷闯进了大宦官张让府里。去干什么?故事里没说,是行刺?是吓唬?不好说,但肯定是去犯坏的,肯定要对张让不利。

我们来判断一下,以吉利当时十几岁的年龄,还有他一贯的行事,行刺这种捅破天的大事,估计是不敢干的。那么,是想抓住张让吓唬威胁一下?或者把张让揍一顿,警告他少干坏事?这倒很有可能,很合吉利的脑路。

但是,吉利没得逞,被张让发觉了。张让立刻吩咐:来人!一看家丁都包围上来,吉利疯狂舞起了手里的短戟,施展武功冲出重围,跃上高墙跑了。

是不是像极了武侠小说?吉利还是那个折腾范儿。咱不是要反宦官吗?那我一定要为反宦官事业做贡献。可我没别的招啊,那就还来横的吧!其实,现在大家长大了,已经不流行这个了,人家袁绍已经妥妥地玩起政治了,吉利还来“武力胁迫”,就显得有点小儿科。而且,结果也可想而知,肯定成功不了。袁绍听说这事后,恐怕又会“淡淡一笑”吧。大概还要象征性地表扬吉利几句,你很有胆气、很有才武嘛。

这里有个问题,张让如果知道来“行刺”的是曹操,会怎么想?难道不会对曹家不利?其实这次也没那么严重。在张让眼里,曹操是个小孩儿,还是宦官阵营里的,自己人,就算干了坏事,看在他爷爷的面上,也不好过分追究。而且,小孩儿本来就脑路清奇,这小子又出了名的猴儿,所以整出什么来都不奇怪。于是,也没见宦官怎么报复曹家,大约张让弄清是曹操之后,也就很无奈地骂一句:“又是这猴崽子!”然后就了事了。

好,本初大公子和曹吉利都已经开始了人生追求。袁绍已经找准了路,吉利呢,还在荆棘中摸索。那么后来,曹操是不是找到正路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