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短史记 谌旭彬 > 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变迁(第2页)

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变迁(第2页)

之所以说“部分实现”,是因为守旧而排外的中国人,并未如琴纳所料,积极拥抱牛痘法。相反,在此后长达一百年的漫长时光中,牛痘法的传播始终局限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即便邱熺曾被曾国藩、阮元(两广总督)这样的大人物奉为上宾,被请去为他们的儿孙辈接种牛痘;即便邱熺在自己的著作《引痘略》中,用穴位、经络、胎毒之类的名词,对牛痘法做了一番非常亲民、接地气的“本土化”处理,牛痘法也始终未能深入内陆,始终未能传播到上海、北京等要地。

为了打破这种守旧排外心态,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前去接种牛痘,1873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在《申报》上连续41期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中说,只要响应租界当局的号召,去指定地点接种牛痘,不但“分文不取”,还“给钱三百文”作为调养费。广告原文如下:

大法国工部牛痘局,今设在上海新北门外东兴圣街姚辰庭大方脉医室内,每逢礼拜二礼拜六为期,如来种者,到期两点钟到局种痘无误,分文不取。倘有贫者,给钱三百文,为调养费。此亦西国人成美之道济之德也。

19世纪70年代的上海,每斤猪肉大约20文钱。种牛痘不但免费,还可以得到15斤猪肉,租界当局之所以刊登这种大出血式的官方广告,是因为他们自1871年开始在租界推广牛痘接种,民众几乎毫无反应。

进入民国后,民间对牛痘仍抱持着严重的怀疑态度,但政府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1917年,北京城内已设立有官私种痘局所66处。1919年,中央防疫处制造牛痘苗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自制牛痘苗。1927年,北京的“公益产科医院”开始在医院内为新生儿免费种牛痘。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种痘条例》13条,要求每个儿童必须种痘两次,一次是3个月-1岁之间,一次是6-7岁之间;种痘工作由地方卫生机关负责;逃避种痘、逾期未种者,要对父母或监护人处以10元以下罚款。

《种痘条例》这项政策,在城市中执行得比较好。比如1930年长沙的种痘人数是7760人,1931年是2。46万人,1932年是3。01万人;自1910年到1935年,上海的医院与慈善机构,共计种牛痘250余万人次。在农村,因为人手不足,执行得比较差一些,且有许多以种人痘为业的“点花先生”,也将活动区域转移到了农村,专事诋毁牛痘,给防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1944年,一位“点花先生”跑到甘肃礼县白河乡种人痘,结果人为引发天花流行,传染到周边三县,民众死亡甚众。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此时的中国,好歹算是赶上了“人类平均寿命第一次飞跃”的尾巴。

人类平均寿命的“第二次飞跃”,始于20世纪前半期,主要原因是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药物被发现,儿童死亡率骤降,人类的平均寿命随之突破了60岁大关。

英国人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早在1928年就发现了青霉素,但直到1943年,美国和英国的公司才找到工业化量产青霉素的办法。1944年,青霉素被用于诺曼底登陆战,大幅度减少了因伤口感染而死亡的士兵人数。

青霉素的发现,也包括1930年代的磺胺类药物及之后的链霉素等的发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可以治愈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划时代的巨大意义。且看下面这组数字:1900年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7岁(牛痘法普及),1930年代上升至接近60岁(磺胺类药物普及),到1960年已接近70岁(青霉素普及);相应地,从1938年到1956年,美国的儿童疾病死亡率下降了九成以上。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1900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4岁(牛痘法普及),1940年代上升至接近50岁(磺胺类药物),1955年突破了60岁(青霉素普及)。

青霉素在中国的普及,比美、英等国要稍晚一些。1944年春,中央防疫处得到英国红十字会捐赠的一笔经费,开始试制青霉素,参与人员包括汤飞凡、樊庆生、童村、朱既明、黄有为等。同年9月,粗制成5瓶青霉素。1948年,中央防疫处每月最高可生产青霉素2500瓶左右,质量也与进口青霉素差不多。这一年,中央防疫处总共生产青霉素11338瓶,卖出10143瓶。⑥

1949年后,青霉素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重任,转移至国营上海药品三厂。1950年中国进口了1500万瓶青霉素,但远不够用。仅上海一地,在1951年每个月就需要50万瓶(据竺可桢1952年1-3月记事本)。1953年5月,青霉素在药品三厂正式投产。1957年,中国的青霉素产量达到19155公斤,同年,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7岁(据《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即将突破60岁大关。⑦

大约同期,中国宣布通过牛痘法彻底消灭了天花。

参考资料

&。LifeTablesforeseFarmers,MilankMemorialFundQuarterly,1933。

②侯杨方。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J]。中国人口科学,2003,(5)。

③薛仲三。南京市寿命表[J]。复旦统计通讯,1945,(6)。

④游金生,全虎德,徐景尧。建国前广西生命统计资料再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1,(6)。

游金生。从广西生命统计史料看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J]。人口研究杂志,1991,(1)。

⑤陈达。现代中国人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第32-37表。

⑥陆宪良。我国青霉素是怎样诞生的[EBOL]。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2017-07-06。

⑦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