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并非毫无线索可查。前文提到,李鸿章临终前夕,写过一封遗书,给远在上海的好友盛宣怀。内中附有这样一首诗:
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
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
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因。
李在遗书中解释了自己为何要写这首诗:“鸿章又拈句谏海上官商寅友,并谢拳拳,乞弟代为一一致意。愿诸君努力共济时艰,鸿章虽死犹生。顿首,顿首。”?
一个“谏”字,显示李鸿章的目的,是想对包括盛宣怀在内的上海官场、商场的好朋友有所劝说。将“愿诸君努力共济时艰,鸿章虽死犹生”一句,与“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放在一起阅读,可以清晰知道,李鸿章的劝说内容,是希望众友人不要因1900年的事情而放弃清廷,希望他们继续在艰难时局里,努力为清廷维系国运。
再来看“海外干戈犹未息,英雄莫作等闲看”(申报版)这两句,抑或“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流行版)这两句,它们恰与李鸿章这封遗书中“谏”的内容,构成了一种非常直接的呼应。说后者是前者的用典所在,当不算过度解读。
也就是说:(1)“秋风宝剑孤臣泪”并非李鸿章所作绝命诗,而是一首针对李鸿章之死的挽歌;(2)它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盛宣怀圈子里那些李鸿章的“海上官商寅友”,也就是可以读到李鸿章致盛宣怀临终遗书之人。
参考资料
①张建伟。流放紫禁城:庚子国变[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7:526-527。
②许昭堂。李鸿章画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205。
③雪珥。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④王垒。李鸿章“临终诗”辨伪[J]。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⑤董丛林。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289。
⑥苑书义。李鸿章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3。
⑦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7。
丁书所录诗作,文字略有差异:“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⑧高拜石。南湖录忆(一)[M]。台北:达昌出版社,1965:332-333。
⑨佚名。仙籁氏在古诗录又选诗章十余阕投自山谈再博阅者之一粲[N]。申报,1919-11-10。
⑩佚名。仙籁氏选《古诗录》[N]。申报,1919-11-7。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36卷·信函八[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