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短史记 谌旭彬 > 诸葛亮八阵图祛魅(第1页)

诸葛亮八阵图祛魅(第1页)

诸葛亮“八阵图”祛魅

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神乎其神的“阵法”。比如,《水浒传》有“九宫八卦阵”“太乙混天象阵”,《三国演义》有“一字长蛇阵”“八门金锁阵”,名目繁多。

其中,又以诸葛亮的“八阵图”最为神奇。

《三国演义》中对该阵的描述是,江边“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陆逊带人进阵后,只见“飞沙走石,遮天盖地”,当即被困在里面。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心下不忍,从“生门”把陆逊等人救了出来,并解释说,

“(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八阵图”这类古代阵法,真的这么复杂、这么厉害吗?

一、阵法就是战斗队形

对于“阵法”,吴晗在《阵图与宋辽战争》里下过一个准确定义——“所谓阵法,就是野战的战斗队形和宿营的防御部署”。

阵法产生于先秦时代。1972年出土的《孙膑兵法》中有一篇名为“十阵”,除火阵、水阵外,记录了八种典型阵法:

(一)方阵:这是古代军队的基本队形,特点是“薄中厚方”,即把主要兵力布置在阵的外围,中间只留很少的人,以显示兵力雄厚。许多小方阵组合在一起,就是大方阵。

(二)圆阵:出土竹简有缺失,只知道这是对敌防御的阵势。

(三)疏阵:兵力不足时,就要拉大队列之间的距离,同时多设置旗帜和兵器,给敌人以己方人马众多的假象。疏阵的使用要诀是,所有人同攻、同守,发挥最大威力。

(四)数阵:同疏阵相反,士兵在数阵中密集排列,使整个阵势无懈可击。

(五)锥形阵:此阵运行起来,要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阵前最精锐的部队,后方留有足够的增援,就能迅速地突破或割裂敌人队形,取得胜利。

(六)雁形阵:出土竹简有缺失,只知道该阵主要是发挥弩箭的威力。

(七)钩形阵:这里的“钩”意为勾连,就是在大军主力外,设置机动部队打击敌人。

(八)玄襄阵:此阵意在麻痹敌人,让士兵、战车,以及鼓声做出混乱的假象,在敌人放松警惕时,给予致命一击。①

很显然,实用是这八种阵法的最大共同点。将领们可以依据战场上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阵法,指挥士兵稀疏排列或密集站立,实行方阵进攻或圆阵防守,做锥形突击或雁形合围。其中不涉及任何两仪、四象、八卦等玄学概念。

古代战争中,保持阵势整齐非常重要,因为阵势先乱的一方往往战败。那么,布阵时肯定是越简单越方便指挥,越容易保证行动一致。那些复杂的阵势,比如北宋皇帝(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亲授给前方将领的阵图,大臣为皇帝设计的各种阵图,看上去都是精妙非凡,实际上几乎从未在战场上发挥过正面作用。

以至于宋神宗说:“朕尝览近日臣僚所献阵图,皆妄相眩惑,无一可取。果如其说,则两敌相遇,必须遣使豫约战日,择宽平之地,夷阜塞壑,诛草伐木,如射圃教场,方可尽其法尔。以理推之,其不可用决矣。”②

大意是说,大臣们设计的阵法,看上去都很“炫酷”,可没有实际意义。要想应用他们的阵法,必须先和敌人约定开战时间,然后找一块开阔的土地,推掉土山、填上河沟、清除草木,才能有空间布上阵势。以常理来看,这在战场上显然不可能实现。

复杂的阵法只能应用于小部队。比如戚继光改良的“鸳鸯阵”,需要排兵、狼笕兵、长枪兵、镋钯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可组成一个鸳鸯阵,仅需要战斗人员11名,外加火头军1名,相对易于指挥。即使如此,戚继光还是要特别命令,“任是如何,不许离乱鸳鸯阵法”;在遭遇敌人伏击时,绝不用鸳鸯阵,因为“鸳鸯阵人多,跑远易乱”。③

简而言之,在真实的战场上,阵法需要的是简单实用,而非复杂多变。

二、《八阵图》其实是一本书

在孙膑之后,秦汉时期战场上使用的阵法,主要还是方阵、圆阵这几种。

这一时期的史书上说到阵法时,常常提及“八阵”这个词。如班固在《封燕然山铭》里说,窦宪对匈奴,“勒以八阵,莅以威神”,即依靠“八阵”打败了匈奴。又如,三国时期《魏书》中有一句,“汉承秦制……会五营士为八阵进退”,即秦汉时期,士兵都要演练“八阵”。④

至于何为“八阵”,历代有不同解释。有现代学者甚至将之直接等同于《孙膑兵法》中介绍的那八种阵法,这一观点忽略了《孙膑兵法》的原文是“十阵”,而非“八阵”。

相对来说,李靖的观点最为合理。他说早期军队在“井”字形的土地上训练,大将居中,八支部队环绕四周(分为所谓“四正”“四奇”),正好是“八阵”。后世虽然不再用“井”字形的土地训练部队,但“八阵”的名称流传下来,成为对阵法的泛称。⑤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