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一度计划派海容号巡洋舰赴墨。这是一艘甲午战争后向德国采买的军舰,排水量2950吨,全长100米、宽12。5米。后于抗战期间在江阴自沉于长江,以延缓日本海军循长江而上。但清廷又担心此举“使华侨生骄,而墨民益愤”,始终犹豫不决。
这种犹豫不决,将事情拖到了六月份。
6月12日,外务部回复沈艾孙,称墨西哥的乱局已渐渐平息,之前拟派遣海容号去墨西哥的计划已经作罢,将改派程璧光率领的海圻号巡洋舰前往美国,顺道经过一下墨西哥的港口——该舰现在正奉命参加英王加冕礼。外务部特别叮嘱沈艾孙,要他向墨西哥政府传递信息,海圻号只是“就近赴美洲游历”,旨在联络各国感情,“并无他意”,没有其他的用意。
外务部的电报原文如下:
申。据美使转美外部接驻墨美使电,墨乱渐平。海部前派海容业已作罢,另派海圻,于英加冕礼成后,开往纽约、古巴及墨东方口岸。除另电张使外,希向墨外部声明:该舰就近赴美洲游历,系联交谊,并无他意。执事务加镇定,随时慰谕华侨,冀免痕迹。外务部。⑥
电报中的“执事务加镇定,随时慰谕华侨,冀免痕迹”一句,显然是在提醒沈艾孙,命他在安抚华人时,不可将海圻号的到来,明确解读为派军舰过来示威。
8月10日,程璧光一行率海圻号到达纽约。程璧光等人在美国活动了一周左右。其间觐见了美国总统,会见了国务卿与海军部长,拜访了已故美国总统格兰特之子并前往格兰特之墓献花,参观了美国海军在纽约的造船厂,参观了伯利恒钢铁厂……以及美国华侨商会组织的各种欢迎会。由这些活动可知,对海圻号而言,前往墨西哥并非急事。⑦
一周后,海圻号沿美国海岸线南下,于8月20日抵达古巴。程璧光等人在古巴停留了10天左右,与该国总统就华工权益保护有过一番交流。稍后,海圻舰奉命取消了墨西哥之行,启程回国。彼时,墨西哥政府已表态同意赔偿,但距离签署赔偿协议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四、不能算作赔偿的赔偿
1911年6月底,中国驻美公使张荫棠率团队抵达墨西哥首都,开始搜集证据,与墨西哥总统、外长频繁会晤,磋商“托雷翁大屠杀”的善后事宜。大约同期,清廷拨发的一万两救济银两,也抵达了墨西哥,发放到了受难华人手中。
据张荫棠事后写给清廷的报告,交涉初期,墨西哥总统表态愿意向中国道歉,且原则上同意在“将来”查办凶手并讨论赔偿问题,同时也以“两军激战,伤及外人”是在所难免之事为由自辩。张则聘请了两位美国律师,负责调查华人被害的事实,汇总为一本“华侨被害事实节略”的小册子,将之呈交给了墨西哥政府。
稍后,墨西哥方面拿出一份报告,声称是华人先开的枪,张荫棠将报告带回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报告的证人是一名参与屠杀华人的士兵,不具备可信度。张还找到了一位叫作黄琳的华人医生来作证,推翻了墨西哥方面提交的报告。墨西哥总统的答复是派人与中方一起去托雷翁城调查。两国组成的调查团于8月中旬到达托雷翁。共同调查的结果是:该地华人共303人被杀害,财产损失70余万墨元;其他地区发生300余案,华人被害20人,有8人死于土匪,财产损失20余万;“华人先开枪”一事并不存在。
与这一调查结果出炉大约同期,海圻号奉命终止前往墨西哥,返程归国。
在赔偿标准上,张荫棠原计划是每位被害者25000墨元。墨方认为太高,张也觉得若过于坚持,可能会引起墨西哥人的恶感,使华人在当地的处境进一步恶化,遂作出了一些让步。最终,墨方承诺赔偿中国310万墨元。⑧
1911年12月16日,两国代表签署了一份《中墨赔款证明书》。在证明书的开头,墨方先是表达了对中国的歉意,然后强调:墨政府一贯认为“革党或乱匪所为”,政府“一概不能担任其责”,这一次之所以愿意赔偿,是一种特殊处理,旨在“以昭情谊”,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不得以此作为成案”,不可以援引这次的做法作为处理依据。中方则承认此事是承了墨西哥政府的“美意”。关于此节的原文如下:
墨西哥共和国政府力持:凡一国革党或乱匪所为,其国除国际法所承认诸特别例案外,一概不能担任其责。而上段所言情事,墨西哥共和国政府以为亦不在国际法承认诸特别例案内,然对于受有损伤亡失诸中国人民,仍情愿按照此次证明书所定给以赔偿,以昭情谊,将来不得以此作为成案。又,中墨两国政府于上段所言情事,均愿免将来再有辩论。故和洽议结办法,中国政府于此事承认墨国政府之美意。
亦即,这次赔偿不能算作赔偿,而须算作墨方的“美意”。
张荫棠还在报告中提到,美国驻墨大使给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该大使告诉张,墨西哥正处在“新旧党争势之际”,虽然不畏惧中国的武力干涉,但他们顾及名誉,均不想在国际上落下不好的名声。他建议张荫棠,若墨方拒绝赔偿,中方“可将残杀华人,及不肯偿恤情形,宣布东西各国”,将华人受害的惨况在国际上广为宣传,给墨方施加舆论压力。该大使还提醒张荫棠,须在墨西哥政界“多方运动,乃能于事有济”。
遗憾的是,《中墨赔款证明书》原本约定于1912年7月1日前在墨西哥首都交付赔款,但清廷稍后即被民国取代,迪亚斯政权也被马德罗推翻,这一赔偿协议不得不延缓到1913年2月执行。1913年,又发生了马德罗被刺杀之事,赔款之事遂不了了之。
参考资料
①萨苏,李峰。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雾满拦江。历史真的很有料[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②董经胜。1910年前中国向墨西哥的移民和中墨关系[A]。朱鸿博。国际新格局下的拉美研究[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③伍廷芳。伍廷芳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3:306。
④刘成禺。世载堂杂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43。
⑤杨立。一段尘封的历史:墨西哥托雷翁称排华血案[J]。历史月刊,2008,(4)。
⑥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⑦池仲佑。海军大事记[A]。左舜生。中国近百年史资料续编[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8:P353。
⑧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87。
本文还参考了:
梁碧莹。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