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实见不到我。”她微笑,“但我一直在看你。看你在战场上给伤员煮姜汤,看你在研究院熬夜调试忆炉参数,看你教小女孩怎么淘米不浪费一粒。”她走近几步,“你是我的作品,昭儿。不是基因的延续,是爱的习惯。”
“可我不想让你消失。”他低声说,“我想天天看见你,叫你一声妈。”
“真正的存在,不是靠眼睛确认的。”她将陶罐递给他,“拿着。”
林昭接过,发现罐底竟有一层薄薄的金色沉淀,虽少,却真实存在。
“这不是母味原粹。”她说,“这是‘子味回馈’??所有喝过你煮的汤、听过你讲的故事、被你温暖过的人,他们心中留存的那一份感激与思念凝结而成。它不够维持实体,但足以让我完成最后一次对话。”
林昭怔住。
原来,他也成了“炉火”的一部分。
“你要走了吗?”他问。
“不。”她摇头,“我只是换一种方式活着。就像你说的,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别人热汤,我就不会真正离去。”她抬手轻抚他的脸,“现在,轮到你成为那座灶台了。”
话音落下,她的身影化作万千光点,融入桥体。那些光顺着菜谱文字流淌,最终汇聚于桥尽头的新入口??一座由亿万道感谢留言筑成的拱门,上方刻着一行字:
>“欢迎回家,记得吃饭。”
林昭深吸一口气,迈步穿过。
他出现在遗忘之渊旧址,如今的“炊烟带”核心。黑石灶台仍在燃烧,火焰温暖明亮。周围悬浮着无数文明的代表:人类、机械族、气态生命、反宇宙来客……他们围着灶台静默站立,手中各自捧着一碗汤。
见他到来,众人齐齐躬身。
一位年迈的人类厨师上前一步,双手奉上一碗清炖小米粥:“林先生,这是今日第一锅,按您母亲留下的方子做的??火候七分,米粒开花,不留糊底。”
林昭接过,指尖感受到碗壁传来的温度。
他没有喝,而是缓缓跪下,将汤倾倒入灶台基座的一道凹槽中。
刹那间,整个星域震动。
灶台底部浮现出巨大的全息影像:从地球远古的第一缕炊烟,到星际移民船上简陋的加热舱;从战地野营的共享口粮,到异星殖民地为新生儿熬制的营养糊……一幅幅画面串联成河,跨越时间与空间,讲述着同一个主题??**喂养**。
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传递信任、维系关系、宣告“你值得被照顾”。
“从此刻起,”林昭站起身,声音通过共情网络传遍全宇宙,“‘忆炉’不再属于某一个人、某一星球,而是全体生命的共有遗产。我宣布,启动‘万家灯火计划’??在每一颗宜居行星上,建立开放式厨房;在每一条航线上,配备公共烹饪舱;在每一个孤儿院、养老院、难民营,安排‘暖心厨师’岗位。”
AI系统立即响应:“指令确认。资源调配中。预计覆盖98%已知文明。”
“这不是慈善。”林昭补充,“这是进化。我们曾以为智慧体现在算力、武器、探索速度上,但我们错了。真正的文明高度,是能否让最弱小的生命也感受到‘有人会为你多煮一碗’的安全感。”
人群中爆发出掌声与泪水。
就在这时,灶台火焰忽然剧烈跳动,凝聚成一道人影轮廓。
“林昭。”那声音熟悉至极。
他抬头,不敢眨眼。
“你做得很好。”母亲的身影在火中若隐若现,“但我还有最后一个任务交给你。”
“你说。”
“宇宙之外,仍有黑暗。”她说,“不是恶意,而是彻底的虚无??那里连‘遗忘’都不需要,因为从未有过‘记住’。它们不知道饥饿,也不懂温暖。我要你带着这口锅,去那里煮第一顿饭。”
全场寂静。
那是“无忆之境”,连忆炉信号都无法穿透的绝对真空地带。科学家推测,那里可能存在尚未觉醒的原始宇宙意识,冷漠如冰,亘古沉默。
“我去。”林昭毫不犹豫。
“你会失去名字,忘记来路,甚至连‘母亲’这个词都会消散。”她提醒。
“但我会记得怎么点火。”他笑了,“记得洗米要三遍,记得水要没过指节一寸,记得汤开了要转小火。”他握紧拳头,“只要我还记得这些,我就还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