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清华简《楚居》【楚国来源】
楚武王之前真的有楚君称王吗?出土战国楚简告诉我们不存在
清华简《楚居》竹简文与“妇”“美”甲骨文、金文、篆体对比图
在周朝诸侯国之中,楚国是最另类的国家。虽然被认为是“十二诸侯”之一,但它却早早称王,在春秋时期也长期与中原为敌,自称“我蛮夷也”;另一方面,它又以华夏自居,自称“抚有蛮夷以属华夏”。对于楚国的早期历史,过去主要依据《史记·楚世家》。但《史记》是西汉史书,不能完全反映周代情况;幸亏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了大量战国楚简,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江汉大国的早期发展史。
楚人自述的楚国史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有一篇《楚居》,讲的是从楚国祖先季连到楚悼王,共二十三位楚公、楚王的居处与迁徙,内容与《世本》的《居篇》相似,故整理者李守奎先生将其定名为“《楚居》”。
此外,还有楚武王之前的楚国传说,也和传世文献有所出入。
因为清华简是战国中期楚人所作,那么《楚居》就是楚人的自述,相对于汉朝才成书的《楚世家》,史料价值自然更高一筹,值得我们重视。那么,《楚居》究竟为楚国的早期历史提供了哪些新材料呢?我们结合清华简的记载,来重新整理一篇早期楚国历史。
神话:天帝与火神
据《楚世家》记载,楚国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帝颛顼,也就是屈原所说“帝高阳之苗裔兮”的高阳氏;之后高阳又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在帝喾时担任负责火的官职火正,从而被帝喾封为祝融。之后共工发动叛乱,帝喾命祝融攻打共工。但祝融没有消灭共工,于是祝融也受到惩罚,被帝喾杀死,而让其弟弟吴回接任火正,仍然被称为祝融。
之后吴回又生下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都是母亲裂腹而生,分别是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其中季连姓芈,就是芈姓楚王的祖先。昆吾氏在夏朝做过诸侯之长,被商汤灭亡;彭祖氏在商朝做过诸侯之长,在商末也被灭亡。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但之后的世系就不清楚了。在周文王时,季连的后代叫鬻熊,鬻熊侍奉周文王,不过他很早就去世了。
那么,周朝时楚国有对自己世系追溯的说法吗?
前640年,楚成王责备夔国不祭祀祝融和鬻熊,夔国是楚国的支系分封国。但夔国国君却认为,当初夔国先君熊挚有病,因为生病而流窜至夔。那个时候熊挚就失去楚国的救助了,为什么还要祭祀楚国的先君?楚成王大怒,派令尹成得臣和斗宜申灭亡了夔国。关于熊挚奔夔的问题下文再议。值得注意的是,楚成王为何只提到祝融与鬻熊?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当时楚国比较重要的祖先只有祝融与鬻熊,而并没有什么黄帝、颛顼、季连这些人物。
祝融这个人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就是传说中的火神。在《山海经·海外南经》里,祝融兽身人面,坐乘两龙;在《吕氏春秋》里,夏季的天帝是炎帝,祝融是炎帝的辅神;在楚帛书里,炎帝让祝融派青、朱、黄、黑四神奠定三天与四极;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记载了共工与祝融交战,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神话。可见,文献里的祝融极具神性,很难说是个历史人物;《楚世家》中的祝融攻打共工,大概也只是水火交战的神话的变形。
另一方面,随着神话的古史化,祝融也被纳入上古帝系。
《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和妻子赤水之女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这里的祝融是炎帝后人;而另一篇《大荒西经》却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据《左传》,祝融又是颛顼之子犁;而《管子》则说祝融是黄帝六臣之一。如此纷乱的记载,可见祝融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当然,既然三皇五帝都是古史化的结果,也不可能有一个叫“祝融”的官职。
《海内经》《管子》的说法都没有延续下来,《左传》中祝融为颛顼之子犁(黎)却得到发扬。《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在颛顼与祝融之间加上老童一代,又说老童生了重、黎两兄弟,颛顼令重献上天、黎邛下地,这就是“绝地天通”的神话。而祝融也由一个“黎”变成了“重”“黎”两兄弟。而在《左传》中,“重”是少昊的弟弟句芒,担任的是木正;并非是担任火正的颛顼之子。
老童这个人物,在战国时期被定型为祝融之上的楚国先祖。在荆州包山楚简、江陵望山楚简与新蔡葛陵楚简中,均提到楚国的三位重要祖先——“三楚先”,即老童、祝融与另一人。在《大戴礼记·帝系》中上述说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帝系》说颛顼娶滕奔氏之女禄生老童,老童娶竭水氏女高緺生重黎、吴回兄弟,吴回氏又生陆终。可见,《帝系》的重黎、吴回大致对应的就是《大荒西经》的重、黎,但又多出了陆终一代。
陆终其人来自祝融的分化。《帝系》中有“陆终六子”的说法,即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隤氏,女隤氏三年不孕,剖开左胁出来六子:樊(昆吾)、惠连(参胡)、籛(彭祖)、莱言(云郐人)、曹安和季连,季连就是芈姓始祖。
而在《国语·郑语》中,却有“祝融八姓”的说法,即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彭姓(彭祖、豕韦、诸稽)、秃姓(舟人)、妘姓(邬、郐、路、偪阳)、曹姓(邹、莒)、斟和芈姓。
总之,《楚世家》的世系书写主要建立在《帝系》之上,不同的就是在颛顼和老童之间还增加了“称”一代。可见,从《左传》到《史记》,楚国的祖先神由简简单单一个祝融,丰富出来了颛顼(高阳)—称—卷章(老童)—重黎—吴回—陆终这个世系。
传说:“子事文王”与“文王之师”
在安大简这篇文献里,祝融派使者去找季连,季连躲在山洞不出来。外面的人放火烧洞,季连害怕了,喊道“酓”!使者回去禀告祝融,祝融说“是穴之熊也”,于是就将季连命名为穴酓(熊)。之后穴熊生熊鹿(丽),穴熊去世后熊鹿即位。
根据这个说法,不但穴熊就是鬻熊,而且季连也是穴熊。更重要的信息是,过去出土的战国文字中的楚国“熊”氏均作“酓”,一般认为是秦始皇书同文后的结果,但在这个传说里,季连说“酓”就是“狗熊”的“熊”之义。这表明将战国的“酓”改为汉代的“熊”可能并非秦人的丑化,而是在战国时期就有这种通假的用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