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文物里的中国手抄报 > 6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禅让故事(第1页)

6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禅让故事(第1页)

6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禅让故事】

尧舜禹禅让真是阴谋政变吗?这几件出土文物纷纷表示反对

明朝《三才图会》中尧舜禹画像

尧舜时代有一个最有争议的话题:尧舜禹之间是否存在和平禅让?虽然大家熟悉的《史记·五帝本纪》把上古描写成君臣和谐的黄金时代,但另外一些史料,如古本《竹书纪年》等,又把尧舜禅让说成鲜血淋漓的政变。于是网上铺天盖地的文章说《竹书纪年》是“毁三观”的真相。那么,禅让和篡夺,到底哪个才是历史事实呢?

战国竹简记录的尧舜禅让

经过发掘和整理,这里出土了二百九十件(组)随葬器物,有铜器、陶器、漆木器、竹器、铁器、玉器、骨器等。其中铜器有盘、匜、耳杯、剑、戈、铍、镞、镜、削、环、軎辖、马衔、盖弓帽;陶器有鼎、盉、匕、斗;漆木器有漆耳杯、漆奁、木枕、木俑、木梳、木篦、木杆、琴、箙、木剑,此外还有玉带钩、铁镰、料珠、骨马镳、扇和八百零四枚竹简。

最吸引学者注意的是这804枚竹简记录的内容,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老子》甲乙本三个版本,这是目前存世最早的《老子》版本,而且是前所未见的版本。

当然,除了发现《老子》和《礼记》这种具有传世文献印证的书籍外,另外还出土了一些从未传世的佚书,其中就有我们要讲的一篇叫《唐虞之道》的文章。所谓“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唐虞之道》通篇讲的是尧舜禅让之道,这部典籍结合舜的圣、仁、义、德、贤事迹,系统阐明了其对禅让思想的主张。作者认为天子年老时禅让给贤者,是最好的治理天下之道,并对禅让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除了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外,也有一些新出土竹简提到尧舜禅让。

可见,这四部出土文献大致都成书于战国中期,它们都主张禅让说。那么其他传世文献对尧舜禅让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传世文献记录的尧舜禅让

我们先来看《史记·五帝本纪》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根据《五帝本纪》,在五帝之四帝尧执政的时候,冀州有个叫舜的小伙子,他虽然是颛顼的七世孙,但到他这代已沦为平民,父亲和继母、弟弟都对他很坏,可舜却依然谨守孝悌之道。之后被帝尧看中成为女婿,经过考察后立为接班人。但舜并不愿意即位,而是让位给尧之子丹朱。但诸侯并不认可丹朱,依然朝拜舜,舜才勉为其难即位了。

帝舜在帝尧年老时摄政,惩罚过治水不力的鲧,鲧也是颛顼之子。后来鲧之子禹继承父业,兢兢业业,最终成功治理大洪水,又成了舜的继承人。帝舜去世后,禹又让位给舜之子商均。诸侯同样不认可商均,依然去朝拜禹,禹也就勉为其难即位了。禹去世时又传位给大臣伯益,伯益有样学样让位给禹之子启。但诸侯并不买他的账,大家真的去朝拜启了。

从此儒家称颂的“天下为公”终结,历史进入了“家天下”时代。

太史公之后四百年,西晋太康年间,汲郡汲县的一座战国魏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一部是记载上古到战国的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或《汲冢纪年》)。《竹书纪年》原本在宋室南渡后丢失,但到明朝又冒出了一部完整的《竹书纪年》。近代朱右曾、王国维从古人注疏中辑录出一部残缺的《竹书纪年》,这部作品比较符合原著,所以被称作古本《竹书纪年》。明代出现的《竹书纪年》则被王国维先生考证为伪作,又叫今本《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在古代长期不受重视,因为一些记载与《五帝本纪》的正统书写大相径庭,其中就包括尧舜禹禅让事件。比如“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益干启位,启杀之”等等,可以说是相当颠覆三观。所以现代不少文章从“人性”角度出发,以《竹书纪年》是而《史记》为非,绘声绘色地把尧舜禹禅让都写成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这类阴谋论也满足了不少读者的胃口。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问题:《竹书纪年》只是战国时期的史书,战国人对上古的记录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其实我们从出土的四部文献中就可以发现,尽管《竹书纪年》的篡夺说比《五帝本纪》的禅让说成书更早,但是《五帝本纪》的说法实际上来源比《竹书纪年》更早。说禅让说统一了整个战国前期毫不为过。

墨家首领钜子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就是上一代指定下一代。而墨子本人也是宋公子目夷之后,宋国作为殷商遗民在周代就饱受歧视,墨家信众更是基本都出身社会底层,所以墨家对于尚贤的要求肯定比其他学派更高。

而这种思想走向极致,就是禅让说的出现。如果连王位都能转让,那么官职又算什么呢?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从传世文献来看,最早的就是《论语》《墨子》;但从出土文献来看,禅让可能并非儒墨两家的专利。

可见,在战国前期直到中期,禅让制都非常流行,这种思潮甚至影响到列国政局。《吕氏春秋·不屈》说魏惠王想传位惠施,《战国策·魏策二》还说公孙衍想建议魏惠王传位张仪,《战国策·秦策一》又说秦孝公想传位商鞅。

不过这几次都没有实现,为什么实现不了?因为头脑发育正常的国君,肯定都不会交出一切权力。但偏偏就有人要这样干,这个人就是燕国国君燕王哙。

根据《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燕王哙受到大臣鹿毛寿怂恿,要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鹿毛寿拿出尧禅让给许由的例子来,许由没有接受,这样尧不是权力名声双全吗?燕王哙觉得这个方案不错,于是就不停给子之加官进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