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小镇金融学作者介绍图片 > 财富轮回(第3页)

财富轮回(第3页)

西门婴隆当然懂得这个道理,西门婴隆更知道,泡沫是一个资金输入游戏,一旦停止资金输入泡沫就会破裂,如果钱都被这些皮包公司骗去了,谁来接盘“蓬莱号”的股票?更可怕的是,这些无良的所谓“股东”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子,“蓬莱号”股票出货有着完整的计划,这些人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不顾及市场容量,最终只能飞快地走向灭亡。

是到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了!

西门婴隆对自己和茶坊在小镇上的地位非常有信心,果然,茶坊门口的告示犹如重磅炸弹,掀起了滔天巨浪。

狂热的人们开始冷静下来,“好处股份”究竟是什么好处?恐怕连画饼都算不上吧,就凭“好处”二字我们就拿出真金白银,这不太可笑了吗?所谓“蓬莱2号”只是一个构想,茶坊的告示说它是皮包公司,一点错的没有。谁知道“蓬莱2号”什么时候造好?什么时候出海?又会有些什么经历?

随着茶坊告示的出现,“蓬莱2号”的股份价格一落千丈,继而无人问津,被人誉为“垃圾股”。“好处股份”筹办人突然不知所踪,连“垃圾”都称不上,被茶坊扫地出门,遗憾的是投资者血本无归。

为什么有人会相信虚妄?什么是虚妄?

就在西门婴隆毫不犹豫地清洗骗子的时候,有人开始反思:如果“蓬莱2号”和“好处股份”是骗子,“蓬莱号”又是什么?

“蓬莱2号”是骗子,“蓬莱号”就不是了吗?

原本西门婴隆用1贝的价格就入股了“蓬莱号”,如今却要几百贝?一棹三万里,何修入幽深,万里之外的事情谁知道真假,要怎样的修为才能进入这样幽深的去处?是一时糊涂还是被贪婪蒙蔽了眼睛?

贪婪一旦被恐惧惊醒,就会走向完全的反面。

不知从哪一天起,突然有人开始在茶坊抛出“蓬莱号”股票,开始还是现价,几天内价格就飞流直下三千尺,很快从300贝下跌到60贝,每一个在茶坊的人都惊呼:“蓬莱号”怎么了?

“蓬莱号”至今音信杳无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茶坊中每一个人都听到了一个消息:春天的时候“蓬莱号”确实离开了冰原,可是此后一去不复返,没有远洋的渔船再见过“蓬莱号”,所谓进入蓬莱仙岛完全是子虚乌有。

人们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时时刻刻盼着茶坊中能传出新的消息。很遗憾,消息越来越令人震惊,有远洋渔船说“蓬莱号”离开冰原后的航道从来没有人走过,甚至不可能再回到小镇!

小镇的街道上再也没有莫名狂欢的人,原本是雨过天晴的天气,天空中的太阳却像是蒙了一层雾气看不清晰,让人感觉整个世界看起来那么模糊不清。“蓬莱号”股价原本还在40—60贝之间徘徊,却突然有人爆出了30的卖价,很快就有人报20、10、1……终于跌破了1贝!

东门嘉运对着西门婴隆咆哮:“难道就一点办法没有,任由“蓬莱号”股价跌下去,别忘了我们手中还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没有抛出!”

西门婴隆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嗓音却稳定而流畅,他轻蔑地看着东门嘉运:“市场不是我们炒起来的,我们只是在油上点了一把火,至于烧成什么样子根本控制不住。暴涨时如此,暴跌时也一样,抛出三分之二的股份已经很幸运,想全须全尾吃鱼的人,一定会吃下鱼刺!现在的情况想救市场,除非是神仙降临!”

专题1-8:

老鼠变成猫:金融监管的诞生与成长

在小镇的故事里茶坊是交易所的雏形,是金融泡沫的制造者,也将成为第一代金融监管者。

很遗憾,只有泡沫制造者才是真正的泡沫终结者。

包括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在内,人类第一代证券交易所充满了欺诈,都曾为金融泡沫推波助澜,又成为泡沫之后的救亡者。交易所最初监管职能可以追溯到英国乔纳森咖啡馆,1762年在乔纳森咖啡馆的150名交易员签订自律协议,后来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对市场进行管理。

至于交易所成为监管方的理由就跟小镇的故事里一样,金融大鳄认为小鱼小虾会把水搅浑,妨碍自己赚钱。

金融监管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老鼠变猫的过程,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可是,英格兰银行最初也仅仅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商业银行,经过血腥的拼杀,一批乡村银行、土地银行、南海公司,甚至大名鼎鼎的东印度公司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这才最终成为中央银行。

在金融市场,只有真正的“贼”才知道“贼”想干什么。金融王者美联储,在其历史上真正有分量的监管规则,往往都是金融大鳄转型成为美联储主席后才出现的。否则,单纯靠金融监管自我繁衍,很难窥破玄机,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既不能有效监管,也不能规范金融创新,最大的作用只有行政机构自我扩张。大家可以看一看美国金融监管成长的历史,最初只有一家实质上听命于财政部的美联储(FRB),到后来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在不足百年间出现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货币监理署(OCC)、各州金融监管局、证监会(SEC)、全美券商协会(FINRA)……就连财政部、司法部也都觉得自己对金融监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1]小镇上的常用货币单位是“贝”,1贝代表1石米,即100斤大米。在真实的历史上,直到唐朝人们仍旧使用“石米”,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员的俸禄即以“石米”来表示。

[2]《史记·平淮书》,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版。

[3]庄家联手坐庄,用不同的账户自己买入卖出,不停抬高价格或者压低价格,行话称为“对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