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轻松小名著写作课 > 第八章 遇见星期五(第3页)

第八章 遇见星期五(第3页)

3。鲁滨孙又采用了什么办法来试探星期五的忠心?

注释

[1]叙述、心理描写二十三年过去了,鲁滨孙已经适应了荒岛生活,他甚至准备在荒岛度过余生。这句话没有任何修饰,却让人不胜唏嘘。

[2]心理描写如今的鲁滨孙已不像上次发现野人脚印那样惶恐了,甚至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人物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同样还是时间。独自生活了二十三年,鲁滨孙能抵御孤独,也并不惧怕死亡。

[3]伏笔鲁滨孙对吃人的野人十分痛恨,他将来还会面对这些野人,那时候的他又会作何选择?

[4]心理描写如果真刀真枪与野人厮杀在一起恐怕就没那么害怕了,最怕的是不知道敌人何时冒出来。作者将鲁滨孙的这种纠结、害怕的心情描述得十分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5]环境描写这里对于恶劣天气的描述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是渲染恐怖、紧张的气氛,暗示将有大事发生。

[6]心理描写独自生活了二十多年后,终于有船只经过了这里。鲁滨孙想帮助遇难的人们,也想借此机会离开荒岛,事情的发展会如他所愿吗?

[7]心理描写很遗憾,几天后,鲁滨孙只等来了一具尸体。虽然内心充满了难过,但是他还是想上船看看情况,或许船上还有生还者。鲁滨孙的所思所想,再次说明他的内心十分善良。

[8]伏笔鲁滨孙从未放弃回到自己的祖国,这种从不放弃希望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事实上,这些银币的确有被用上的一天,此处的描写是伏笔。

[9]过渡这是一个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落。两年后,鲁滨孙的命运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10]侧面描写通过鲁滨孙的视角,侧面描写了野人滥杀俘虏的过程,作者是在借此表现野人的凶残。

[11]心理描写鲁滨孙救人的动机是为了让野人做他的仆人,这种心理与当时欧洲社会的殖民思想分不开。本书里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这种殖民意识。

[12]场面描写作者将鲁滨孙救人的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从创作角度来说,救人事件是一个“触发事件”。触发事件通常是一个单一事件,它直接发生在主角身上或者因主角而发生,带来的结果是主角(鲁滨孙)本来平淡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13]动作描写、叙述人物的表现和动作描写都是在揭露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鲁滨孙救下来的野人个性勇敢、机灵,并对鲁滨孙抱有深深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14]外貌描写鲁滨孙对星期五的外貌描写透露着他对这个仆人的喜爱。

[15]心理描写鲁滨孙从登岛开始就在防范野兽或野人的入侵,哪怕星期五看起来非常聪明友善,他也依然对其抱有一丝戒心。

[16]叙述前面说过,配角其实是为主角服务的。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写星期五这个重要配角,他幸运地被鲁滨孙所救,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未来,他还将与鲁滨孙一起经历更多冒险。

[17]叙述、语言描写最好的教化方法是用好的习惯代替旧的恶习。从情节设置角度来说,这同样是一种叙事铺垫,为将来星期五能够融入人类文明社会做铺垫。

[18]叙述、心理描写一个人在孤岛生活二十多年后,鲁滨孙终于有一个可以聊天的伙伴,这一幕场景十分温馨。

[19]设问、悬念鲁滨孙提出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以此为引子,顺势推动情节发展。

[20]叙述、语言描写星期五的回答终于解开了鲁滨孙长久以来的疑问,我们也通过对星期五的神态描写和语言表述,了解到他的来历和背景。

[21]心理描写听了星期五的叙述,鲁滨孙想要逃离荒岛的希望再次被点燃,而且信心倍增。可以理解为,星期五是鲁滨孙离开荒岛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22]叙述鲁滨孙此时已经非常信任星期五,且认为他要想离开荒岛离不开星期五的帮助,所以他在尽力教授星期五更多御敌技能。

[23]语言描写、比喻句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星期五是多么想念自己的家乡,作者紧接着又通过一个比喻句强化了这一点。这不禁让多疑谨慎的鲁滨孙陷入了复杂的情绪。

[24]承上启下这段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暗藏悬念:鲁滨孙是如何确定星期五从没有想过离开他的?

[25]对话因为担心星期五会离开自己,鲁滨孙开始了试探性的对话,他先抛出诱饵——要为星期五造船让他离开,再引导星期五说出心里话。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