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我是我见过运气最好的人
岁末年初,许多人都在讨论年会,说起年会,免不了提到抽奖。我喜欢这个话题,因为我的中奖率远远超过平均水平。
还记得我读书时,发票能刮奖。我的一位同学吃完饭,刮开发票,中了五块钱。他欣喜若狂,认为是吉兆。因为正逢找工作的关口,提他把那张发票当作幸运符,小心地放进钱包,愣是没舍得去兑奖。
我听后,大惊:“这有什么稀罕的?”
他也大惊:“中奖很难的,好不好?”
事实胜于雄辩,下一次,我们一起吃饭,我随便一刮,刮出五十元中奖额,他目瞪口呆。
我继续在他伤口上撒盐:“上次,我在门口‘九头鹰’吃了两顿——中午一顿、晚上一顿,各中五十。”
我抽奖抽到过火锅,是鸳鸯锅。那口锅大到加上包装盒,我得举着回家。而那天我只是在商场买了两双袜子,拿小票在商场一层抽奖处转了下转盘,指针刚刚好落在三等奖上。
两双袜子十块钱,那口锅值八百。
当晚我妈就用上了新家当。她敞着门,楼上楼下经过的人看到了全问一声:“吃火锅啊?”
“对,”我妈显得比我因优异成绩或业绩得奖了还开心,“谁让孩子手气这么好呢!中的奖!”
另一次,在另一家商场。平安夜,我买了件大衣,见商场楼下布置了一棵巨大的圣诞树,持小票可以开红包盲盒。我绕着圣诞树转了一圈,对工作人员指指两片树叶夹着的薄薄红色信封。她反复确认,拿衣服叉子给我够下来。我打开红包一看——四百元现金。这个中奖额不算当天最高。
奇妙的是,经过一夜,经过在镜子前左顾右盼,来回琢磨,第二天一早,我后悔了,携那件大衣去退货。当时的服务真是人性化,二话没说,给我退货、退款。
我说:“我还抽中了四百块红包呢!”
营业员沉吟一会儿:“不是一个部门管,我也不知道谁管,你拿走吧。”
好的,从善如流,我有种把圣诞节过成感恩节的魔幻感。
我很少买彩票,因为觉得好运气要用在刀刃上,仅有的几次买彩票,众人都买,我不能不买,中奖金额不大,但胜在从没走空。
年会更不用说了,去年的一天,我老公问我娃:“哪儿来的新平板电脑?”
我娃答:“妈妈参加一个年会抽奖抽中的。”
我老公迷茫:“你妈不是抽了个投影仪吗?”
娃更迷茫,我赶紧解释:“投影仪是在另一个单位的年会抽中的。”
每次中奖,我会在小范围内宣告下。
每次谈到一些人生来具有“锦鲤体质”,我会立马表示,我是我见过运气最好的人。
名声在外,以至于我的朋友作家小张要出远门前会专门在微信上找我借钱。
她说:“借一块,下飞机就还,主要是借你的运气。”
我借了,她还了,我发了微信朋友圈。一时间,找我借一块还一块的人急剧增加。真的有人相信我是“锦鲤”吗?
对,真的有人相信。
之后,有人找我剪彩,有人找我给孩子起名,理由均是“你运气好”。
我真的是“锦鲤”吗?
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