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名利场这本书怎么样 > 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第2页)

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第2页)

身材臃肿的克劳利姑妈一辈子没嫁人,非常富有,贝姬靠她那套手段也赢得了这个有钱姑妈的欢心。在乡下的一段日子,姑妈太喜欢贝姬了,她因为暴饮暴食病倒了,所以返回城里时也带上了贝姬,否则她是开心不起来的。就这样,贝姬不得不匆忙告别两个学生,住进了伦敦的房子,这惹得跟随老太太多年的女伴大为沮丧。每个人都会爱上她;她为人处世是那么迷人,那么聪明,稍加打扮之后,她甚至也是美人一个!故事讲到这里,读者只会感叹,瑞贝卡·夏泼小姐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克劳利夫人在乡下去世了,这时贝姬还待在克劳利小姐家里,因为老太太不许她走。皮特爵士在葬礼之前赶到城里,寻找他唯一的安慰。贝姬从他姐姐的房间下楼来传话,说老夫人还病着,不能见他。

“那就更好了,”皮特爵士答道,“我想见的是你,贝姬小姐。我想请你回女王的克劳利镇,小姐。”他紧盯着她,眼神古怪而坚决,瑞贝卡·夏泼几乎发起抖来。

接着她语焉不详地答应回去,提了一句亲爱的孩子们,吊着老头儿的胃口。

“我跟你说,我需要你,我准备回去办丧事了。你会回来吗?会不会呀?”

“我不敢——我觉得——跟您——单独相处——不太对,先生。”贝姬似乎很激动。

“我再说一遍,我需要你,没有你我没法生活。你走了之后我才明白这一点。整个家都乱套了,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地方了。我所有的账目又变得一团糟。你必须回来,必须回来。亲爱的贝姬,回来吧。”

“我以什么身份回去,先生?”瑞贝卡喘着气道。

“要是你愿意,回来你就是克劳利夫人,知道了吧?这个身份你满意吗?回来做我的妻子吧。你的才智配得上。管它什么出身呢。我见过的夫人都没你能干。你的脑子比郡里任何一个准男爵夫人的都好使。你会来吗?会还是不会?”

瑞贝卡大惊失色,而老头儿继续说道:

“我能让你高兴,不信你等着瞧。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随便你折腾。我会另外给你一笔财产。我会安安分分做事。你瞧!”老头子双膝跪下,色眯眯地瞥着她。

然而,尽管瑞贝卡是想吊他的胃口,引他许诺好处、宠爱和权利,却完全没想到他会求婚。她生平第一次无法保持镇定了,接着她宣布:“噢,皮特爵士!噢,爵士——我——我已经结婚了。”[37]她嫁给了罗登·克劳利,皮特爵士的小儿子,在所有觊觎财产的亲戚中,克劳利小姐最疼爱的就是这个侄子。她暂时瞒下了这个秘密,还给上尉写了一封动人的信:“亲爱的——某个声音告诉我,我们会渡过难关。你要离开那个可恶的骑兵团,戒赌,戒赛马,做个好孩子。我们大家可以一起住在公园路。姑妈会将她所有的遗产都留给我们的。”她惦记的从始至终都是姑妈的财产,不过她确实爱着他。

“万一老太太不肯回心转意呢?”罗登对他可爱的妻子说。他们正在布朗普顿一间舒适的住所里享受时光。瑞贝卡整个早上都在试弹新钢琴。新手套与她的手相当匹配;新披肩围在她身上很漂亮;新戒指在她的小手上闪闪发光;新表还在她腰间嘀嗒地响。“要是她不回心转意呢,嗯?贝姬。”

“那我来帮你获得财富。”她说。大利拉拍拍参孙的脸颊说。

“你什么都做得到,”他吻了吻她的小手说,“你一定可以的。我们坐车到嘉德勋章饭店吃饭吧,走。”[38]

在这一刻,两个人都还算不上无情无义,罗登也一直算不上坏人。之后讲述的是贝姬婚后如何到处钻营,从始至终,她对这个头脑简单的丈夫都怀有一丝爱意,不过她内心真正的目的是想方设法地捞钱——靠魅力、靠口才、靠谎言、靠机敏。她和什么人都打情骂俏——包括她那个自以为是的大伯子,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成了皮特爵士——并且总是无往不利。不过她的打情骂俏里从来没有爱情。她俘获了斯泰因侯爵,那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堕落老头儿。他生就两个宝贵的天赋,一是非常风流,二是非常富有。贝姬心满意足地从他身上得到了钱财珠宝。对于斯泰因侯爵种种恶行的刻画,极尽了《名利场》中最严厉的语言。这一对卑鄙小人的歹毒心思令读者简直不寒而栗——她对金钱的欲望,她的心里只有钱;还有他对作恶的欲望,他的心里只有恶。后来,事情被她丈夫撞破了——可怜的罗登!他身上有种种缺点,头脑又蠢钝,已经被妻子的花言巧语彻底迷了心窍。他被关进了债务人拘留所,好方便贝姬和侯爵幽会,不过他意外逃脱了牢狱之灾,回到家中,发现侯爵待在妻子的客厅里。他把老侯爵痛打一顿,差点儿要了他的命;他逼着妻子摘掉身上的珠宝,然后愤然离家去找帮手,因为他打算继续报仇——他心意已决,要么一枪杀了侯爵,要么死在对方手里。他去见了麦克默多上尉,请对方做他的助手,还倾诉了心声。

“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欢她,”罗登口齿不清地说,“该死,我就像个听差那样跟在她身边。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她。我现在身无分文,就是因为当初娶了她。天哪,先生,为了给她买她想要的东西,我把自己的表都拿去变卖了。她自己私底下一直有钱花,可我进了拘留所,她却不肯花一百镑把我赎出来。”

朋友安慰他说他妻子也许就是清白的。

“也许有这个可能,”罗登伤心地说,“但你瞧这个玩意儿,看上去就不那么清白了吧。”说着,他掏出在贝姬钱包里发现的一千镑给上尉看。[39]

不过,勋爵有比决斗更好的办法,而罗登尽管对贝姬是一片真心,也选择了理智,没有继续纠缠,自寻死路。勋爵临时起意,替这位女士的丈夫谋到了考文垂岛总督的职位,年薪三千英镑;可怜的罗登最终还是勉强接受了委任。他不肯再和妻子见面,不过给了她一笔年金。

萨克雷也借这样的安排顺带讽刺了英国授予职务的内幕——他后来也为自己谋取过这样的恩惠。他引用了《保皇派》上的一段消息:“据传总督的职位”——指考文垂岛总督——“将由滑铁卢战役中战功卓著的军官,第三等巴斯勋爵士克劳利中校接任。统辖殖民地事务不仅需要公认的勇气,还需有杰出的管理才能。我们毫不怀疑,前任总督不幸离世后,此次受委派至考文垂岛填补空缺的克劳利中校是该职位的不二人选。”[40]不过读者心里清楚,这位军官无论写字还是说话都是错漏百出。

我们女主人公的钻营还远未结束,不过这里无法详述了。她到最后也没有丝毫改变,仍然是彻头彻尾的虚伪、自私、贪婪,又无往不利。让这样的女人真心爱上一个人一定会是个错误。她最喜欢的人是她丈夫,因为他属于,或者说曾经属于她。然而,无论一个男人多么卑鄙、恶毒、令人反感,她都可以为了钱财珠宝向他大献殷勤。在一些女人看来,人品、谈吐、场面、行为、原则,都无所谓令人不齿,贝姬正是其中之一,不过她本人却魅力十足。这个人物刻画得精妙绝伦,萨克雷倾尽所能,愤慨中带着幽默,才绘制出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素描!

艾米丽亚和两个追求者的故事就没那么引人入胜了,因为善良和颂词总不如恶毒和批判来得激动人心。这两名男子一个是乔治·奥斯本,另一个就是多宾上尉,日后的多宾少校、中校。艾米丽亚真诚善良,是不折不扣的英国女子,她钟情于她的恋人,因为他——在她眼里——是那么了不起,她的爱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有的读者觉得她是个傻姑娘,因为她没有英勇之举。依我看,她并不比我们这辈人年轻时爱过的年轻姑娘傻,也不比我们的后辈现在恋爱的对象傻。读者对艾米丽亚这个人物不满意,正是因为她完全贴近自然,没有拉斐尔的笔触,没有美化,没有天作之合的恋爱。她是个典型的女子,并且是英国女子,充满爱心、真诚、毫无私心,但又喜欢舒适的生活。她宽容,爱吃醋,不过只需要一个吻就能哄得她回心转意;她深信她的恋人、丈夫、子女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人。这样一个姑娘,要是遇到了贝姬·夏泼,自然要被耍得团团转——我们知道有许许多多可爱的艾米丽亚就是这样的遭遇。不过在爱情里她还算踏实理智——同时又忠诚不渝。据我所知,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家女儿身上拥有艾米丽亚的某一项品质,他是不会觉得丢脸的。

她嫁给了她的乔治·奥斯本。老实说,乔治并不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尽管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他自视甚高,又自私自利。萨克雷的一两处描写让他显得面目可憎。他把钱花在了自己身上,而没有买礼物送给爱他的姑娘[41]。尽管如此,艾米丽亚的父亲破产之后,他还是履行了婚约,后来他在滑铁卢英勇牺牲了。“布鲁塞尔的人们再也没有听见炮火声——英军追着敌军跑了好几英里。夜幕降临,笼罩着战场和城市。艾米丽亚在为乔治祈祷。乔治脸朝下倒在了战场上,他死了,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心脏。”[42]

之后就是多宾多年的苦恋——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和乔治从学生时代起就成了朋友,他和乔治住在一起,做乔治的仆人,他也爱着艾米丽亚。尽管他爱着艾米丽亚——这种感情再自然不过了——却只希望他的朋友幸福。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乔治和艾米丽亚从小就订有婚约。乔治要冷落艾米丽亚,是多宾劝说他回心转意。乔治要抛弃爱他的姑娘,但多宾不允许他背信弃义。他得不到丝毫回报,就只是真心地爱着她,满足她的心愿是他毕生的事业。

乔治在滑铁卢中弹身亡,艾米丽亚做了十五年的寡妇——这十五年里,贝姬仍然在玩弄手段——十五年里,艾米丽亚不敢接受多宾的一片痴心,这时老上尉已经做了中校。不过,她最终还是被打动了。“船已进港。他得到了一辈子都在追求的宝贝。鸟儿终于飞进来了,把头靠在他的肩上,展开柔软而颤动的双翅,扑在他心口柔声低语。这便是多宾十八年以来每分每秒都在盼望的时刻。这便是他苦苦寻求的东西。这便是顶峰,是结局——是第三卷的最后一页。”[43]

读者掩卷回味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法,可以说是深信不疑的想法:在文学作品所刻画的男性之中,乔治是软弱之人,多宾则品行高尚;在女性之中,艾米丽亚是真诚的代表,贝姬则是典型的毒妇。这些都是他可以察觉的。除此之外,他还不知不觉地发现,小说中的每一页他都读得津津有味。书中没有闲笔,也不沉闷,一字一句都能够打动人心。读到末尾,如果读者能够想到这一点——不过读者怕是很少会对自己读过的书产生这种念头——他还会发觉,每一页都是引人向善的。尽管书里描写的一些恶行让人作呕——笔触几乎流于直白——但没有一处是为了让人产生向往。

(王林园译)

萨克雷与夏洛蒂的通信——天才作家之间的隐妙关联

如果不仔细思索,很难想到威廉·萨克雷和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且二人之间借由出版商还有一段书信来往。在书信中,萨克雷和夏洛蒂都对彼此的作品大加称赞。两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惺惺相惜,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动人的轶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