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你自己的各种生理感觉,这就是锻炼静观的方法。你可能已经学会了几种身体静观的方法(比如瑜伽,一种自身压力管理技巧)。“静观”的意思就是去完整地感知,不带任何评判观点,不带任何抵触情绪,完完全全感知。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你身体内部的平衡,只要你集中注意力主动去感受身体内部的各种情况,就能启动副交感神经网络。(前提是此时你没有生病,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比如,把你的意识集中在呼吸上,凉爽的空气吸进来,温热的气体呼出去,胸膛和小腹起起伏伏;或者把你的意识集中在走路上,集中在伸手拿东西上,甚至吞咽食物上;把你的意识哪怕集中在一次呼吸上,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关注着;或者集中在上班途中的一小段路上,都可以效果显著地让你精神更加集中,更加冷静。
图景想象
在通常情况下,精神行为指的都是语言思维,但是大脑大部分结构其实都是用来进行非语言思维的,比如在意识领域里处理一幅图像就是这样。想象特定的图像,能够启动大脑的右半球,让喋喋不休、紧张不堪的语言思维中枢安静下来。
你可以专注于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出发展开想象,让它扩展成一幅图画,这和放松一样,可以启动你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长时间专注于图像,这时,这种方法就会像一个威力无穷的大铁锚,把你牢牢地固定在幸福感中。
在你工作的时候,如果感到紧张了,你可以花几秒钟想象一个宁静的山谷中有一片美丽的湖泊。然后,当你回到家有足够多的时间时,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这个湖边漫步的情形。为了加强效果,你还可以在这个想象的图景里加上松木的香气以及孩子们的欢笑声。
平衡你的心跳
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心跳之间的时间差都会有微小的不同,这称为心率变异性(HRV)。如果你的心脏每分钟跳60次,那么每两次心跳之间平均间隔1秒钟。但是你的心脏并不是个打拍子的机器,每次心跳之间的间隔总是在不停变化着:0。9秒,1秒,1。05秒,1。1秒,1。15秒,1。1秒,1。05秒,1秒,0。95秒,0。9秒,0。85秒,0。9秒,0。95秒,1秒……
心率变异性是由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造成的。比如,当你吸气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在活动),你的心脏会跳得稍微快一点;而当你呼气的时候(副交感神经系统在活动),心跳会变慢。压力、负面情绪以及衰老都会降低心率变异性,而心率变异性比较低的人,突发心脏病后就较难康复。
紧张、烦躁,无法静心工作,你可以花几分钟用冥想改变这种状态。
有研究表明,学习自主增大心率变异性和减轻压力、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加强免疫系统、改善情绪都有明显的关系。
另外心率变异性也是副交感神经运作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幸福感的程度。你可以试着对它进行调整。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里面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技巧,我们从中选取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只需要这样尝试一分钟,或者稍微再长一点,你可能就会被结果惊呆。这个技巧分为三步。
①调整呼吸,让吸气和呼气时间一样长。吸气的时候可以数1、2、3、4,呼气的时候也数1、2、3、4。
②与此同时,想象吸气呼气的时候,气体都被吸进了心脏所在的区域,仔细体会这个区域的感觉。
③在你用心脏“呼吸”的过程中,让那些愉快、喜悦的情绪包围你,感激、仁慈或者爱都可以。具体来说,你可以通过回想一些欢乐时光来实现这一点,比如想一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想一想生命中那些让你感怀的人或事,宠物也行。你也可以想象这种感受随着呼吸的空气,一起流过你的心脏。
冥想,是个天天坚持的动作
冥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它可以让你摆脱紧张,放松身体,让你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更加专注。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打坐方法,都可以很容易地让你进入冥想状态,或许你已经有自己特别中意的冥想技巧了。
在本章开头,我们介绍了一种基础的“强化内心冥想法”,已经有自己方法的读者可以聊作参考。要想从冥想中得到收获,关键就是不管冥想多简单,都要每天坚持。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个规矩,每天不做一次冥想锻炼就不睡觉,哪怕这个冥想锻炼只有一分钟。你也可以考虑加入附近一家正规的冥想团体,和大家一起练习。
经过研究,冥想通常有如下这些作用。
增加脑岛、海马体和前额叶大脑皮层的脑灰质含量;降低前额叶区域老化所造成的皮层变薄;改善和这些区域相关的心理学功能,包括注意力、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增加大脑左前区的活性,提升情绪。
根据对西藏修行者的研究,冥想还能增加持续性伽马脑电波的强度和范围。所谓脑电波,是指大脑里大量神经元有规律地启动、停止时产生的电波,虽然很微弱,但可以被测量。
降低皮质醇浓度,皮质醇和压力直接相关。
强化免疫系统。
对很多生理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哮喘病、Ⅱ型糖尿病、月经不调和慢性疼痛。
对很多心理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包括失眠症、焦虑症、恐惧症和暴食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