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梦里的轻涛吐复收,
省心海念潮的涨歇,
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
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
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
美文解读
望穿秋水的等待是自古以来一个隽永的主题。月下等待心上人而不遇是一种多么美丽又哀愁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将等待中的种种细细地描摹了出来。
通过看桥影,数波纹这些细小的举动将等待中无所事事及些许烦闷的心情描绘得十分真切自然。石栏的青苔都被“我”倚得沾染了体温,青苔的冰凉却沁入了“我”的心。第一节最末两行顶针,这种前后诗行中的主语宾语调换的情况在徐氏的诗歌创作中是较为常见的。通过青苔与“我”的温度变化,写出了等待的漫长。然而,接触肌肤的青苔如何能凉透了心,是想见却见不到的失落让“我”的心坎失去了温度。一轮月在等待中相随陪伴,“我”担心云遮月后的冷寂,更触景伤情,感伤等候的无果。无尽的等候中,“我”仍残存着一些期待,问月儿可知她今夜会不会来。远钟如海涛的声响唤起了“我”对自身漂泊孤寂的怅惋,情绪愈发地低落感伤。最后一节诗中,以物起兴,情感随物婉转,进一步抒发了“待杜鹃不来”的伤怀。
诗中一幕幕情与景的交融将等待时种种情感思绪描摹得如此细致入微,婉转悠长,诉尽了等待的苦闷,诉出了无限的衷肠。
客中
阅读指导
此诗为1925年徐志摩离京抵达上海时所作。当时陆小曼也在上海。原是写在《志摩日记》1925年9月13日的《爱眉小札》里。诗前面写着:“西湖上见得着我的眉(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称)吗?我本站在一个光亮的地位,你拿一个黑影子丢上我身来,我没法摆脱……”这首诗发表于当年12月10日的《晨报副刊》,后被收入《翡冷翠的一夜》。
今晚天上有半轮的下弦月;
我想携着她的手,
往明月多处走——
一样是清光,我说,圆满或残缺。
园里有一树开剩的玉兰花;
她有的是爱花癖,
我爱看她的怜惜——
一样是芬芳,她说,满花与残花。
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
她受了秋凉,
不如从前浏亮——
快死了,她说,但我不悔我的痴情!
但这莺,这一树花,这半轮月——
我独自沉吟,
对着我的身影——
她在那里,啊,为什么伤悲,凋谢,残缺?
美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