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名家诵读再别康桥 > 第3章 诗歌 3(第5页)

第3章 诗歌 3(第5页)

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

我心肠只是一片柔:

你是我的!我依旧

将你紧紧的抱搂──

除非是天翻──但谁能想象那一天?

美文解读

全诗有着叙事和抒情两条线索,前三节每节都是先叙述买莲蓬、剥莲衣、尝莲瓤、品莲心这样的场景,而后借此抒**感。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种绵软的质感,一点苦涩的味道,都能激起灵心善感的诗人心中无限的涟漪。手剥莲衣,眼见江鸥飞过,“我”的思念开始蔓延,含着悲泪却要忍着,却反复念叨“我想着你”。诗人以莲瓤绵软的触感使抽象的“温存”也变得真实可感。“重帘”可以说是古典诗词中用以营造氛围,诉说心境的重要道具。“阶前重帘不卷”,本身就蕴含着些许情怨。重帘的掩映下显出隐隐绰绰的朦胧美,正是那同心的欢恋。如在耳畔盟誓,透露的是身心相许的真爱。莲心的苦涩带来的味蕾上的知觉,使“我”在舌尖之味与心头之味的对照中,更觉心中的苦痛。“我”虽觉得被你害得无法度日,但心中没有怨恨与责备,只是深深地渴望再次相拥。最后一节的直抒胸臆投射出希望与绝望混杂的美丽与哀愁。这一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外热恋,使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而更使徐志摩痛苦的是陆小曼表现出的动摇。此诗以巧妙的手法将诗人当时苦闷而复杂的情感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雪花的快乐

阅读指导

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并于1925年1月17日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六期。之后《雪花的快乐》被收入徐志摩的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中,且是全书的首篇。由此可想见诗人对其的喜爱。此诗充分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致。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美文解读

1924年,徐志摩结识了陆小曼,两人陷入热恋。这段有违社会道德的关系受到了多方非难和重重阻碍。从创作背景上看,这首诗自然是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而剥去恋爱的外衣,此诗有着更丰富的意味。正如胡适在《追悼徐志摩》中所言,爱、自由和美一直是徐志摩单纯的信仰。《雪花的快乐》一诗正是以象征的艺术手法对这种信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莹洁超尘的雪花是诗人的化身。这飘摇之物本是浮空而动,在诗中却表达出对方向的坚定把握,拒绝幽谷、山麓、荒街的冷凄寂寥,执意要到“她”的清幽住处。“她”便是诗人信仰的象征。雪花以自身的消亡,到达理想,在消融中获得快乐的新生,成为“她”的一部分。

全诗每节五行,前两行和后三行各自押韵,结构工整。加上“飞扬”与“消溶”的复沓连用,使得全诗愈发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在哀克刹脱教堂前

阅读指导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