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1];第二,阿难尊者[2];第三,商那和修尊者[3];
[1]《传灯录》一:“第一祖摩诃迦叶。”《法华文句》一:“摩诃迦叶,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名族,故言龟氏。真谛三藏翻为光波。古仙人,身光炎踊,能映余光使不现,故言光波,亦云饮光。迦叶身光亦能映物故。”智德具备,堪为人尊,故云尊者,阿罗汉之尊称也。《资持记》下三:“尊者,腊高德重,为人所尊。”《行事钞》下云:“下座称上座为尊者。”《指月录》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又: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2]《传灯录》一:“第二祖阿难,王舍城人也。姓刹帝利,父斛饭王。”梵语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释迦如来成道之夜生。释迦世尊之从弟也,即出家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为世尊之侍者,二十五年。承释迦佛之命,与大迦叶结集经典者。
[3]《传灯录》一:“第三祖商那和修,摩突罗国人。”又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得优波毱多为给侍。因问毱多,汝年几耶?曰:我年十七。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师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毱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商那尊者,于先身后身衣与胎俱出。身渐长,衣亦随长。阿难度之出家,变其衣为法服,受具戒后又变其衣为僧伽胝。将寂灭,以智力发愿留此袈裟,至释迦遗法尽时此衣方坏。
第四,优婆毱多尊者[1];第五,提多迦尊者[2];第六,弥遮迦尊者[3];
[1]《传灯录》一:“第四祖优婆毱多,吒利国人也。”又曰:“尊者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中。尊者入灭,以筹焚之,舍利建塔。”优婆毱多尊者,依其师商那和修之教,若起恶心下黑石,起善心下白石。初黑多白少,渐渐修习,黑白平等,满七日后惟见白石。其时商那和修说四圣谛,使即时证须陀洹道。见《付法藏传》三。
[2]《传灯录》一:“第五祖提多迦,摩伽陀国人也。”又曰:“五祖提多迦尊者,因求出家。毱多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毱多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本名香众,师毱多尊者易以今名。尊者有偈,付弥遮迦尊者云:“通达本无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说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味,自焚其躯。见《佛祖历代通载》四。
[3]《传灯录》一:“第六祖弥遮迦,中印度人也。”尊者既传法已,尝游北天竺国,知婆须蜜多为法器。谓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禅祖当获第七。世尊纪汝,汝应出家。”遂披剃。见《佛祖历代通载》。
第七,婆须蜜多尊者[1];第八,佛驮难提尊者[2];第九,伏驮蜜多尊者[3];第十,胁尊者[4];
[1]《传灯录》一:“第七祖婆须蜜多,北天竺国人也。”尊者尝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遇第六祖,遂出家。后以偈付佛陀难提。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法,无是无非法。”且云:“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见《佛祖历代通载》。
[2]《传灯录》一:“第八祖佛驮难提,迦摩罗国人也。”尊者顶有肉髻,辩捷无碍。行化至提迦国城,遂付法于伏驮蜜多。见《佛祖历代通载》。
[3]《传灯录》一:“第九祖伏驮蜜多,提迦国人也。”尊者示不言不行相五十年,遇第八祖乃言。第八祖谓其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行耳。见《佛祖历代通载》。
[4]《传灯录》一:“第十祖胁,中印度人也。”《付法藏传》五:“彼胁比丘,昔业故,在母胎中六十余年。既生之后,须眉皓白。厌恶五欲,不乐居家。往就尊者佛陀蜜多,稽首礼足,求在道次。精进勇猛,未曾以胁至地而卧,时人即号为胁比丘。”
十一、富那夜奢尊者[1];十二、马鸣大士[2];
[1]《传灯录》一:“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华氏国人也。”又曰:“十一祖富那夜尊者,谒胁尊者。问:汝从何来?师曰:我心非往。胁曰:汝何处往?胁曰:我心非止。胁曰:汝不定耶?师曰:诸佛亦然。胁曰:汝非诸佛。师曰:诸佛亦非。胁印可度之。”《传灯录》一:“十二祖马鸣大士见富那,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富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马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富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马曰:此是锯义。富曰:彼是木义。富复问曰:锯义者何?马曰:与师平出。马又问曰:木义者何?富曰:汝被我解。马乃豁悟。”
[2]《传灯录》一:“第十二祖马鸣大士,波罗奈国人也。”胁比丘付法于富那奢而涅槃。富那奢一时在闲林思惟:有一大士名马鸣,智慧渊鉴,凡所难问,无不摧伏。起大憍慢,草芥群生。富那奢知其可化,与彼论二谛之义,使彼屈伏,遂为弟子。富那奢既涅槃,乃游行教化于华民城,建大法幢,摧灭邪见,作妙伎乐,名喇吒啝罗。其音清雅哀婉,宣说苦、空、无我之法。时城中五百王子开悟出家。后在月支国度脱无量人民。详见《付法传》五。有大心大行,名大士。菩萨之异称也。以其说法,能使诸饿马悲鸣,故名马鸣大士。
十三、迦毗摩罗尊者[1];十四、龙树大士[2];十五、迦那提婆尊者[3];十六、罗睺罗多尊者[4];
[1]《传灯录》一:“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华氏国人也。”迦毗摩罗,摩揭陀国人。初为外道,有三千弟子。与马鸣谈论,为马鸣屈伏,遂为马鸣弟子,于南天布法。见《佛祖统记》。
[2]《传灯录》一:“第十四祖龙树大士,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大士名阿周陀那。佛灭后七百年,出世于南天竺。为马鸣弟子迦毗摩罗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入龙宫赍《大华严经》,开铁塔传密藏。显密八宗之祖师也。以龙成道,故以龙配字。见本传。
[3]《传灯录》二:“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南天竺国人也。”又曰:“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因谒龙树。知是智人,令侍者以满钵水,置于座前。提婆观之,乃以针投。契于龙树,即为法嗣。”《付法藏传》六:“尊者,其初托生南天竺土婆罗门种,尊贵豪胜。由毁神眼,遂无一目。因即号曰迦那提婆。”
[4]《传灯录》二:“第十六祖罗睺罗多,迦毗罗国人也。”尊者行化至室罗城金水河,告众曰: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领诸学众溯流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三七日后方从定起。与之辨论定义。难提心意豁然,祖遂付以法眼。见《佛祖历代通载》。
十七、僧伽难提尊者[1];十八、伽耶舍多尊者[2];十九、鸠摩罗多尊者[3];
[1]《传灯录》二:“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室罗阀城宝庄严王之子也。”尊者出家后至大石窟安坐入定。及从定起,十六祖问之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有何出入?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祖诘之。尊者豁然,即求度脱。见《佛祖正宗道影》一。
[2]《传灯录》二:“第十八祖伽耶舍多,摩提国人也。”十七祖既得法受记已,行化至摩提国,见一童子。祖问:汝几岁耶?曰:百岁。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耶?风鸣耶?尊者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心复谁乎?答曰:俱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即付尊者以大法。见《佛祖正宗道影》一。
[3]《传灯录》二:“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十八祖至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尊者问曰:是何徒众?曰:是佛弟子。尊者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祖良久叩其门。尊者曰:此舍无人。祖曰:答无者谁?尊者知祖异人,开关延接。祖曰:昔世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尊者发宿命智,投祖出家。见《佛祖历代通载》。
二十、阇耶多尊者[1];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2];二十二、摩拿罗尊者[3];
[1]《传灯录》二:“第二十祖阇耶多,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道无量。”又曰:“二十祖阇耶多尊者遇鸠摩入国。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鸠摩曰: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纵经万劫,亦不磨灭。时阇耶多顿释所疑。鸠摩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耶多夙慧顿发。”尊者得法后以法付婆修盘头,即于座宴然归寂。见《佛祖正宗道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