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梦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行动才是通往成功的大门,只要勇敢地走进去,就能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但事实上,很多人往往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总是还没有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就已经被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缚住了手脚。如果这样,再美好的梦想、再切合实际的理想,都会因为没有现实的土壤而付之东流。因此,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事,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畏缩、不要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有所得。
能不能成功,不仅取决于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因素,还取决于做事的勇气。看看现在的成功者,分析他们成功的经历,你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和我们的梦想差不多,他们和我们的能力差不多。他们之所以会成功,无非是因为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别人的嘲笑,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最终自然就会得偿所愿。
勇敢地做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很多事,不是因为它们注定不能成功,而是因为做这些事的人没有好好去做。只要我们有好的想法,不管面对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尤其是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即使这种想法并不成熟,最终失败了,也并不完全是坏事,起码可以让自己积累丰富的经验,促使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10个成功人士和10个普通工作者分别写下自己在创业之初的所有想法,以及已经实现的想法,发现他们有一半的想法都是相同或相似的,这个结果引起了在场的所有人的深思。
为什么同样的想法,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关键就在于是否将梦想付诸行动。而将梦想付诸行动,必然会面临风险。无论做什么事,总会承担或多或少的风险。开车就有撞车的风险,应聘工作就有录取不上的风险,投资就有资金缩水的风险,游泳就有溺水的风险……几乎每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怕承担失败的风险。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有毕业就去创业,这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叛逆的决定,也是一种冒险。然而,正是凭借这种冒险精神,比尔·盖茨抓住了时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原本是北京大学英语系老师,已经是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了。但他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毅然从北大辞职而创建了新东方,引起了众人的不解。然而,正是凭借这种冒险精神,俞敏洪的事业登上了更高的阶梯,他也成为最成功的文化教育先锋。这样看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冒险精神不可或缺。
事实证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切想法都是可能实现的,而有些失败了,并不是因为它不能实现,而是时机未到。当人类战争还处在冷兵器时代,只能依靠刀枪和弓箭与敌人肉搏时,谁能想到千百年后,人类战争中两颗小小的原子弹瞬间能让长崎和广岛成为一片废墟?古人面对月亮,只能慨叹它的遥不可即,谁能想到很多年后人类会在遥远的月球上留下与嫦娥共舞的足迹?只要梦想在,信念在,终将有梦想开花结果的一天。
成功和失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有的人将梦想单纯地定义为“梦”和“想”,却从来不付诸行动,即使梦想之花再绚烂,最终也会因缺乏灌溉的雨水而凋谢。有的人却想到就去做,敢为人先,敢于冒险,自然就能成功。
现在就动手做吧!
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繁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现在就动手做吧!这句话是一个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推拖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总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正受到怠惰的钳制,那么不妨就从碰见的任何一件事着手。是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繁琐无趣而不愿意动手。
当你养成“现在就动手做”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义。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报酬和职务。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并且乐此不疲的人,往往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远大前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用这种态度做事。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们觉得生活正如莱特所形容的那样:“骑着一辆脚踏车,不是保持平衡向前进,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他们确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并且强迫自己在预期内完成。即使你的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也应该经常训练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时,一定会惊讶不已的。
如果你希望一件事能快速而圆满地完成,那么请交给那些勤奋而忙碌的人吧。那些懒散的人,他们精于滥竽充数和偷工减料,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处理事情的真正能力。他们不肯迎接每天的挑战,来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人们都知道,面对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无论多么繁忙都能腾出时间去做。但是,面对那些无趣的工作,我们总是轻易推脱,甚至遗忘。
不论做什么事,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定什么样的目标。你应该懂得,你用什么标准衡量自己,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你。爱默生说:“紧紧追踪四轮车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泞道上追踪蜗牛行迹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点一滴地奠定基础。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实达到之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现在就动手做吧!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
懒惰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病了,就是因为还没找到最喜爱的工作。没有天生的懒人,人总是期望有事可做。疾病初愈的人,总是盼望能起床,四处走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做点事——任何事都可以。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克莱门特·斯通说:“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选定你最擅长、最乐意投入的事,然后全力以赴付诸行动!
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
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相信以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赢得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器重。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嫉妒。那些思想贫乏的人、愚蠢的人和懒惰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人家发财了,他们就说:“那是幸运!”看到他人知识渊博、聪明机智,他们就说:“那是天分。”发现有人德高望重、影响广泛,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他们不曾亲眼目睹那些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不见,光明与喜悦才是他们注意的焦点;他们不明白没有付出非凡的代价,没有不懈的努力,没有克服重重困难,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后天,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沓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这类人无法接受承诺,只想找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最好自我反省一番。别再做一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有些人却深陷于“激战”泥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拖延有时候也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在事情的开端,往往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马上就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拖延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甚至十几年前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吞噬你的意志,除非你革除了这种坏习惯,否则你将难以取得任何成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克服这种恶习:第一,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去完成;第二,到处寻找,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获得报酬;第三,每天要将养成这种主动工作习惯的价值告诉别人,至少要告诉一个人。
让我们勤奋工作
贪图安逸将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让我们勤奋工作!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留下的遗言。当时,士兵们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围。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那些凯旋归来的将军都要归乡务农。当时,农业生产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罗马人之所以被称为优秀的农业家,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
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人变得不再是必要时,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结果,因为懒散而导致犯罪横行、腐败滋生,一个当时有着崇高精神的民族变得声名狼藉了。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美德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即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的品性是多年行为习惯的结果。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变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无意识地、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最后不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形成了人的品性。因此,一个人的品性受思维习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他在人生中可以作出不同的努力,作出善或恶的选择,最终决定一生品性的好坏。